此精确。
对于带耳的器物,这些附件都是最方便、现成的等分点。
再就是定位,仰韶文化晚期以后,彩陶出现了大量的旋动连续性图案,且极富整体性,又无法分隔。
这些图案用等分法,显然已不能适应彩陶发展的需要。
根据此类图案的特征,首先要整体规划布局,确定其定位点或定位圆,并划分彩绘部位。
如陇西吕家坪采集的尖底瓶,需用三个涡纹的中心圆。
点作为定位点,然后再以圆点为中心,向四周引出弧线,构成连续的漩涡纹。
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多以圆圈为主题花纹。
于是圆圈便取代了圆点,演变为圆圈定位。
如半山类型的彩绘,要先绘出几个大圆圈、葫芦纹等,再绘其他周边补充辅助的锯齿纹等图案。
马厂类型彩陶也是如此,先绘出四大圆圈的轮廓,其后填充圆圈内的网格图案,以及周边空当的细碎纹饰。
这些才会的制作,都是根据这些来完成的,还有一些图案的彩绘是先主后次,由繁至简。
彩陶图案一般可分为,主题纹饰及非主题纹饰。
主题纹饰绘在器物最醒目的位置,其他纹饰或作为陪衬、补空,或饰在口颈部、下腹部,起辅助装饰的作用。
绘彩时,要把握重要位置,先绘显要位置的主题图案,后绘边角的附属纹饰,以便整体达到和谐的效果。
永靖三坪出土的彩陶瓮,上中下分为三格,由三部分图案构成。
中腹部一格最大,主题图案位于中间重要位置。
需先绘作为主题的旋涡纹,之后再于周边空白之处填画小同心圆,上下腹部的其他纹饰最后完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