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机会把有人假扮幂磾部夜探赤松观救走刁冲的事情详细禀报了一遍。
》》》》》敲黑板时间《《《《《
本章中提到了缸与瓮的问题。
此前我们也曾经大概讨论过「司马光砸缸」一事真伪。其实人家原文就说是砸瓮,并非砸缸,表述没有任何毛病。
鉴于大环境如此,而所谓「砸缸」说,是清朝时候才传出来的。
在清朝的时候,这种广口大容积容器已经开始被称为缸了。
这个称呼并非是因为文言与白话的差异,而是关外的一些认知问题。
缸,在上古所代表的意义和秦汉以后确实有所不同。
缸在很大程度上和斗一样是一种度量容器,所以被制成长形,可盛十斗。
《说文》缸,瓨也。瓨似罂,长颈,受十斗。
可见这是一种明确标明了承载量的容器。是一种非常能装的容器。所以,计量才是缸真正的意义。
古代最接近现代缸的容器也不叫瓮,正确的称呼应该是罂。缶器之大者谓罂(《说文》),现代人经常争论罂器的器型究竟是广口还是收口,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只要够大,都可以叫罂,甚至从语源上来说,瓮,只是罂在关东地区的叫法。
以罂盛水防火,这种方法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墨子·守备》曰:「用大瓦罂容十升以上者,步而十,盛水,旦用之。」
仰韶文化墓群里发掘出来的能容一人的陶器实物比比皆是,上古曰缸有十升之量,唐代有请君入瓮之典,宋御览有百觞之瓮故事。因此,从造器的角度怀疑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扫叶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