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1斤换算成16两)
往年好光景时,这种赔本的活计自是没人要做的。可换到如今却是人人都抢着干。
顾大年能寻到这份活计还是因年轻时与那周家管事有过一星半点的交情这才求得。
顾七见顾大年不听劝也不恼,只是神色如常的道:
“我今早去镇上讨要吃的,碰巧看见周家后院的院门敞开着,外头停着两辆马车和一辆驴车。
周家的几个下人正忙着打包装箱往上头堆物件,只怕不出明日周家便也走空了。
你若在拖沓下去,这五捆柴想来只能自己留着烧了。”
"这可怎么办才好!"
顾大年一听这话便着急了,连带着拿着斧子的手都有些哆嗦:
“柳青山昨儿清早才于我说的好好的呀!怎地今天就反悔了。
周家是临平镇上的大户,听说周家的老宅在这镇上都有上百年的光景了,咋就说搬就搬呢。闺女你别是看晃了眼?
那周家老宅后门外有一棵两人粗的老梧桐,梧桐边是有一口百年老井。
井口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周字,闺女你看清了没?”
柳青山说的就是周家的那个管事。
早前是顾家村邻村柳家的大儿子,和顾大年差不多年岁。两人是儿时的玩伴,穿开裆裤时没少一起上山捉兔下河摸鱼。
等年岁大时,顾大年便一心扑到田头做活。
而柳青山则被家里头送出去送到周家的铺子里伙计,跟帐房的先生学进出盘算的手艺。
当年出去时不过十二岁的半大小子到如今四十有余才坐上周家外院管事的位置。
顾七知道顾大年口中周家后院的那棵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