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促进了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挽救了文化珍品,传播了基督教。
第十三章:传统的儒家文明
1.隋朝和唐朝:再次实现了统一,隋朝因暴政而灭亡。唐朝最明显的成就是帝国扩张,隋唐采用均田制,唐朝还建立了科举制度,唐朝首都长安挤满了各地方的人,作为商人来到中国,此时思想较为自由,最终朱温废黜唐朝末代皇帝,进入五代时期。
2.宋朝的黄金时期:宋朝在对外关系上较为被动,但宋朝在文化领域达到了顶峰,瓷器的制作,印刷术的发明,商业革命以及占城稻的引入,海上商道占主导地位,但没有产生过大影响。
3.元朝的统治:蒙古人执行传统的儒家帝国的仪式,依靠免除儒家文士纳税收买人心,但统治仍不够稳定。忽必烈死于1294年,继位的是他的孙子铁木耳,之后的大汗大多软弱无能。
4.明朝的民族中心主义与内向性:朱熹的着作被认可,终结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国历史的延续性再次体现,明朝中期开始反对航海业,下达禁海令,中国文明从此与西方文明脱轨。
5.日本的发展:6世纪中国文明传入日本,佛教称为文化变革的媒介,大化改新于645年开始,按照唐朝为样板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政权,这期间藤原家族完善了摄关政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6.日本的封建制度:有势力的地方家族和佛教团体对土地贪得无厌,帝国军队也随之瓦解,征兵制度于739年被废除。军事职务转向宫廷贵族,反对者武士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