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论时,只觉得如鲠在喉。你既然主动送上门来,我自然要一吐为快!”
这姑娘挺有意思,看到别人说错了话,非要扯住说清楚不可。看来,她之所以选择我而不是钟爱华,不过是因为我是揭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值得骂的地方更多罢了——诚如戴鹤轩所说,她性子确实有点怪。但其实这也不算怪,她只是特别较真,对真相有执着的追求,这与我五脉“去伪存真”的精神并无本质区别,理应钦佩才对。
而且我不怕她指出我的错误。恰好相反,如果她说出我的问题,证明她确实从戴熙那里得到过什么消息,这是一件好事。
“愿闻其详。”我简单地回答。
戴海燕把报纸打开:“你在这里讲一个传奇故事。陆完收藏《清明上河图》,后来王姓外甥偷偷誊了一幅赝品,被王忬拿去献给严氏父子。结果严世藩的裱糊匠汤臣发现其伪,导致王忬被杀。后陆府家道中落,真本也落入严府。王忬之子王世贞撰写《金瓶梅》毒杀严世藩,在葬礼上窃走严世藩一条胳膊和一本《清明上河图》,随后严嵩倒台,另外一本《清明上河图》被抄入内府。没错吧?”
“没错。”
“你从来没查证过?”
“怎么会,我还是做过点资料查证的。”我为自己辩护。
“你查的资料,是不是《寒花庵随笔》《销夏闲记》和清人的《缺名笔记》?”
戴海燕从那一摞文史书籍里选出三册书,扔在我的面前。我看了眼书名,暗暗称奇。这些书都是影印本,虽不算罕见,但也算是专业古籍,不是什么人都能找到的。她一个学生物的,居然比一般的历史系学生都熟稔,却是难得。
“是,这是记录这段掌故的原始出处。”
戴海燕忍不住拍了拍桌子:“对材料不加辨析,不做比较,照单全收,愚蠢,愚蠢,愚蠢!”双目圆睁,似乎对我感到十分气愤。这说得我有些不悦,便软中带硬地回了一句:“您不妨说说,哪里有问题?”
戴海燕道:“好!我就一条条说给你听!先说第一点吧。你的故事里头,陆夫人的王姓外甥在陆府观画,不带纸笔,只凭记忆,前后数月,终于誊出一幅赝品,这是你的原话吧?”我点点头。戴海燕道:“这一开始,就大错特错!你以为古人誊画,真是靠记忆吗?”
“难道不是吗?”我反问。
“当然不是!”戴海燕眼睛一瞪,“抄画和抄书是两码事。抄书是记录符号,只要内容对了,笔迹形式并不重要;但抄画却完全不一样,运笔形式就是内容本身,这是一种技巧性的工作,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