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交易,就好像找银行门口的保安问贷款的事情一样。
“樊沪记有没有留下什么档案文字什么的?”
樊波摇摇头:“破四旧的时候都烧了。我申诉信里的文物清单,都还是从文物商店里抄来的。”
“那么樊老掌柜从前跟什么人打过交道?”我有点不甘心地追问道。
这个问题太大了。樊沪记虽不是什么大店,但也算是名号之一,跟他们打过交道的人数不胜数。樊波呆了半天,才慢慢吞吞道:“我见过许多,都不记得名字。”
“他最好的几个朋友你还记得吗?”我问。樊老掌柜的好朋友,肯定都是古董圈里的,说不定能知道樊老掌柜收购缺角大齐通宝的内幕。
樊波想了半天道:“跟老掌柜最好的,应该是一个叫周顺勋的先生。”
“哪家铺子的老板?”
“呃……不是卖古玩的,是晋京汇银号的经理。”
“这个周顺勋先生在哪里?”我问。
“49年去台湾了。”
“啧。”我大为遗憾。
樊波见我不说话,以为我不满意他提供的消息,便说道:“周先生人很好的,每次都主动跟我打招呼,有时候还打赏我几块钱。老掌柜常说,没有周先生帮忙周转,就没有樊沪记,让我见到他一定要客客气气的,不可无礼。”
我猛然抓住他肩膀:“你再说一遍!”
“周先生人很好……”
“下一句!”
“老掌柜常说,没有周先生帮忙周转,就没有樊沪记……”
我眼睛一亮,我都已经绝望了,可没想到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董这个行当的特点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件古玩,什么时候能卖出去,很难预料。小规模的铺子,都是靠本钱周转,现金流很容易断裂,稍有不慎就会赔得倾家荡产。但清末以来,西方银行业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金融理念,尤其是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地区,外国银行、本国银行加上大大小小的私人银号多如牛毛,给了古董商们一个新的选择。
比如说他们看中了某件货,恰好钱不凑手周转不开,就拿一件古玩去找银号做抵押贷款,贷出现金把货收到手里,等周转开了,再去还钱赎回抵押品。这么做,实际上就等于把积存货品转换成流动资金,手段灵活,收货快,利周转,尤其对一些想收大货的小铺来说,非常重要。
樊沪记规模不大,如果要收购像缺角大齐通宝这种级别的古玩,自己出钱风险太大,很有可能会走银行贷款的路子。这种贷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