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济摇头,「下雪也不退兵,今年咱们和蒙古诸部耗上了,这也是朕不让你们打的缘故,因为一整个冬天,我们都要耗在草原上,对粮草和人员都是巨大的消耗,现在消耗太多,冬天了怎么办?」
李瑾道:「难道收复蒙古诸部就这么重要?」
朱见济点头,「朕要在漠北建立承宣布政使司,但不是几个空壳子的承宣布政使司!而且对于投降我大明的蒙古铁骑,朕还有安排,将会和哈密、河套地区的蒙古铁骑一起,远征他方。」
蒙古铁骑横扫过亚欧大陆啊。
这么好的前例,必须要重现它的荣光。
而且说实在的,朱见济并不认为常年累月经受儒家教育的中原士卒,在远征亚欧大陆时,能发挥出蒙古铁骑那般的杀伤力。
大家懂了。
既然陛下已经说到了这个地步,那一切劝谏都没意义了。
照做就是。
朱见济起身,「帅帐留给你们了,于少保,你多废心,为王越他们这些年轻武将保驾护航
,朕就不留在这里了,免得你们不自在。」
众人恭送朱见济。
朱见济走后,于谦作为资历最老的人,而且于谦跟随朱见济来到大同后,本来就挂了个各路总兵官的头衔,所以他现在是决策之人。
不过朱见济的意思很明确,于谦只需要在关键时刻给点提醒。
主要事情还是交给这些年轻的武将勋贵。
所以于谦也有自知之明。
诸多高级武将、勋贵在一番商讨后,又充分询问了于谦的意见,大家最终定下了接下来的战略战术,上报广安帝后,得到了批复。
立即实施下去。
于是乎,在宣府、大同前线长城关城上的兵力迅速调动起来。
同时,挂着朱见济玺印的兵书也迅速传递到哈密、河套,已经在草原上游曳、对峙蒙古诸部铁骑的东北都司和辽东都司。
大明迅速北方大军迅速运作起来。
一切都只为了广安帝的两个目标:确保大同的安稳,确保能在下雪后切断蒙古诸部西迁的线路,并确保这样的战略能持续到明年开春。
至于为了这两个目标要打多少场仗,已经无所谓了。
而让大明武将们和下面的将士毫无怨言,是因为大家知道,经历过这样的战略、战术打击后的蒙古诸部,再被寒冬摧残几个月,等明年再大决战,其战力会低得令人发指,搞不好到时候直接就投降了!
完全有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但蒙古诸部也不傻。
他们本来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