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众,加之,兄弟二人与长孙氏之间纠葛,他偏袒长子过重,心有愧疚,当即答应赐婚。
二月,姬轩联结胡氏,凤安大办婚宴。
如今姬轩身拜太尉,大司徒胡嵩亦是其岳父,世子党中刘、郑二家与胡氏有姻亲,不得不左右掣肘。
为削太尉府权势,世子党中有人重谈廉政节俭。
神骁军、神武军、神羽军、天策军将士月响、每日军粮开销过大,上书削员。
神武军节镇在外不做裁剪,神羽军、神骁军自三万人下调,编回一万人精锐驻扎凤安城,其余人半数调为守备兵回乡述职,半数卸甲归田。
姬轩凭太尉印,驳回天策军削员之令,钦奏昭王,天策军三万将士开销太尉府独立承担,凤安城内留三千本地户口将士驻扎,其余人待遇不减归家叙亲,每月中旬回京述职。昭王允之。
姬轩大肆清算家产,其正室胡氏也无怨相随,变卖首饰珠钗,囤积现钱充做军饷。
月底,太尉府没有直接将月响下发与众将士,而是经转国库调拨户部在下发郡县官府后逐户发放。
果不出姬轩所料,太尉府拨款往户部的钱币遭到户部官员抽成,经由郡道、县道官员剥削,最终到到天策军将士手上的钱币不到两成。
姬轩差风行之、蒯文书整理贪官腐吏名册及名册之人所笼关系,遣各天策军统领管理安抚身在前线传报搜罗线索的营将、曲长,清查底细,坐实证据。
期间,部分城县山林有强盗出没,姬轩未采取强硬手段直接抹除。倡导“上有栋梁万民昌,世道不公则万民怨”,主动命张文景、陈行戬、费爻、郭习等太尉府挂职官吏出面了解情况,反馈太尉府,上奏昭王,下令刑部翻案。
一经三月,名册官员累计百余人,摸索之下,大多人与凤阳城几户大族有万缕千丝之系。
风行之、蒯文书劝导姬轩徐徐图之,姬轩虽意气风发却也没有直接将牵扯到世家大族一道逞办。
即便大张旗鼓抓获户部贪污官员及各地偷拿官钱的官吏,将抄家收缴的钱银,天策军将士欠款一应奉还,其余汇入国库为民所需,称“贞武大案”。
只是眼下看似一片大好,实则国之腐虫未根除,伤筋动骨百日重现。
昔建国初,丞相王应辅与世子联合提倡的“举贤书令”号“不问出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