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背井离乡 (第2/2页)
自从陈彬蔚来到他的小姑母家生活之后,小姑母可以说是对他视如己出,虽然她也有四个孩子要抚养,但是基于她的丈夫是当时为数极少的从上海大都市“分配”到江苏省阜宁县任教的中学语文教师,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因此家境在当时可以称得上优越,多一个陈彬蔚的加入,日常生活也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陈彬蔚就这样无忧无虑地在他的小姑母家正常生活着、成长着,该上学读书就上学读书,该帮忙劳动时也能勉强应付。正是受到了他小姑父是人民教师的影响,陈彬蔚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别的孩子在玩泥巴和沙子的时候,陈彬蔚往往都是在阅读,加上他小姑父喜欢读书和收藏书籍,为陈彬蔚的课外阅读提供了绝佳的氛围和资源,甚至有很多时候,他在田间干农活的时候,常常因为读书而完全忘记了干农活,因为这一点,陈彬蔚也没少受到他小姑母的批评和指责。
这样平静的生活随着1958年***运动的到来,一波接着一波地被打破了。首先是陈彬蔚上学上到初二时就因为学校关门而被迫辍学回家,其实陈彬蔚在学校的学习算得上是佼佼者,特别是语文科目,因为有足够的阅读量,他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可谓是凤毛麟角,作文让老师没有丝毫可以修改的空间。彻底改变陈彬蔚命运的是1963年的夏天,因为家庭原因,当时二十一岁的陈彬蔚不得不背井离乡,只身一人踏上了前往他乡谋生之路。面对陈彬蔚不得不做出的背井离乡的人生选择,他的小姑母也是爱莫能助,只能在力所能及地给予一定盘缠支持的同时,建议他赶紧去上海大洋桥投靠他的大姑母。于是陈彬蔚便马不停蹄,孤身一人经过四夜五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离开阜宁的第五天傍晚时分来到了居住在上海大洋桥的大姑母家中。
大姑母一家人看到风尘仆仆的陈彬蔚,都大吃一惊,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苏北有好多亲戚,但基本上也都没见过面,在陈彬蔚和大姑母沟通交流片刻后,大姑母真是喜出望外,赶紧将家人一一介绍给了陈彬蔚之后,就匆忙下厨房去给陈彬蔚做晚饭去了。不一会,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就摆在了陈彬蔚面前。也许是长途奔波劳累过度的缘故,陈彬蔚在匆匆吃完鸡蛋面后就请大姑母安排他休息了,哪知这一觉竟然一直睡到了第二天的晌午。等他睁开眼,发现家中依然是静悄悄地,不见人影,也听不见响动,唯一能听到的是门外巷子里传来的各种吆喝声和偶尔的汽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