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吧。天哪,她怎么会不见了呢?”
她们几人帮忙屋前屋后查看了一遍,没有发现她女儿的踪迹。
过了一会儿,董有余回来了,见有几人在屋里走来走去,顿时脖子冒青筋,对他媳妇怒道:“你怎么让人家在家里到处跑!”
一人不明就里,回答道:“你们家四闺女不见了,我们帮忙找呢。”
董有余顿时恼火了,鼓着眼睛喝道:“我们哪有四闺女!你见过?死闺女倒是有一个!”
42.
董有余张开双臂,习惯性地像驱赶鸡群一般将这帮妇女赶出门,只差嘴里发出“西西”的声音了。
在人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其实有些语言已经相通了,只是远离农村的人们不知道。比如让猪来吃食,只要发出“啰啰”的声音,猪就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让鸡来吃食,就发出“阔阔”的声音;让鸭子来吃食,就发出“历历”的声音;逗狗则用“嘬嘬”;让牛停步则大叫一声“哇”。
不过爷爷对牛从来不用这些,而是直接对话。如果牛懒得不肯干活儿,爷爷喝一声:“你走哇。”牛就乖乖地拉着犁继续干活。如果牛在冬季不肯吃存放了许久的干稻草,爷爷就骂一声:“你不吃,不吃饿死你!”牛就低了头去慢吞吞地咀嚼干稻草。
有人说,董有余在办养鸡场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与鸡对话。他甚至能听懂鸡与鸡之间的对话。比如鸡是不是在抱怨鸡场里的温度太低,是不是在讨论晚上有老鼠来闹,甚至讨论哪个饲养员不好。
还有人说,鸡在古代是应着朱雀的,特别是公鸡,有超强的阳气。鸡血用来画符和朱砂符一样,但比朱砂符好。原因是鸡血阳气重,画的符,鬼能看得清楚,所以效果强很多。
董有余以前跟人讨论过朱雀这回事,他并不否认,并且对鸡的品相自有一套说法。他是这么说的。第一等的鸡是金鸡,也叫锦鸡,更好听的说法是五彩鸡。讲究是红冠,绿耳,金背,青尾,紫腹或者褐腹,反正是凑足五色。这种鸡如果加上凤眼——眼皮由上往下合的,那就不得了了,养久了能成精。就算没凤眼,也是最强的灵物。自然的,这种鸡属于凤毛麟角,极少遇到。第二等的鸡是赤鸡,也叫满天红,就是全体红毛,走在地上像火块一样。他说这种鸡只在小时候见过一回,那时候不懂事,他想拔它的毛绑毽子,结果差点儿被村里人骂死,说那是镇村的鸡,不能碰的,只有鸡主能捉。那鸡不管走到哪家,哪家就得给它吃的,再穷也得给。第三等的鸡是白鸡。这个多,好看,但功能比不上前头两种。
他也承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