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恢复战斗力的奥匈军队,在东线向苏俄发动战略性进攻。
德国军队于10月18日发起了新的进攻,而奥匈帝国在稍晚一些的第二天也向俄国发动强攻。苏俄政权面临着致命的危险,‘一号法令’仍在毒害俄国军队,夺取了政权之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机构残酷的迫害军中有着贵族、资产阶级、地主背景的军官阶层,以至于大量的军官为了不被杀害不是向德国投降便是主动逃离军队。
结果,在德军跟奥匈军队进攻的道路上,只遭到零散的赤卫队和已经瓦解的旧俄残余部队的反抗,旧俄的残余部队支撑不住打击,士兵们纷纷向国内后方退却。同盟国的军队一星期内占领的土地超过了整个一战前三年所占领的土地,其面积相当于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领土之和。
1917年10月21日,列宁宣布祖国处于危险之中,列宁代表人民委员会号召:“把国家的一切人力和财力都用到革命防卫事业,战斗到最后一滴血,保卫每一寸土地,要就地枪毙敌人的奸细。”并紧急组织了工人队伍派到前线。
他的心腹斯大林通令沿战线的各城市炸毁桥梁,运走贵重物资、火车头和机器,不要给敌人留下任何东西。
随着同盟国军队的强势进攻,彼得格勒跟莫斯科的安全很快受到了威胁。夺取了全国政权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就是否停止战争进行了激烈的争吵。
列宁高瞻远瞩,提出不接受倒戈加入同盟国的提案,要求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结束战争,使苏俄尽早退出欧战泥潭。他在布尔什维克党党委会会议上指出,苏维埃政权如今并没有控制全国全部地区,在远离了欧洲领土的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跟远东、中亚等广大地区,都还有着大量忠于沙皇政权跟临时政府的武装力量及势力存在。
他在会议上最后指出,与同盟国和谈只是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国内经济、解决财政危机、强大红军的战斗力赢得必要的喘息时间。
列宁的建议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内大多数委员的支持,不支持也不行,因为德国最近的一支军队已经距离彼得格勒只有不足四百公里,首都的安全遭到威胁,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内部已经凸显乱象。
随着布尔什维克党做出决议,列宁旋即派出使团同德国进行接触。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激烈交锋后,底牌不多的苏俄却成功的利用冬天将到来这一底牌,迫使德国同意坐到谈判桌上,并承诺将设法说服盟友。
俄国11月就开始进入隆冬季节。河水冰冻,遍地积雪。在冬季进行军事活动是困难的。正如左派共产主义者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