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张燮著的《东西洋考》里,就有鸡笼社、鸡笼港、鸡笼城、大鸡笼街等记载。表光绪元年(1875年)设基隆厅时,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基隆位于台湾岛东北角,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中法战争结束后,台湾的重要性已经被满清统治者所觉察到,经过先后几任巡抚的建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的基隆港在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已经成为台湾最优良的海港跟军港。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通过武力夺得了台湾岛后,基隆港在日本人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规划与发展。人口在17年底已经突破二十万人,总人口台湾第四,并且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不但吸引了大量的商船在此停靠补给、收购台湾土产,日本人还在此进一步建设,强化了基隆港的军事地位,作为日本台湾驻屯舰队的驻扎地。
根据民国在战前得到的情报,日本台湾驻屯舰队中的主力舰——老式三笠号战列舰、筑波号战列巡洋舰,以及一艘去年年底才建设完成的最新式龙田号轻型巡洋舰尽皆驻扎在这里以震慑民国。
在民国制定对付日本的郑和计划中,驻扎朝鲜跟日本本土的联合舰队,将交由民国海军主力牵制、吸引,为民国陆上攻势尽可能的争取时间。而另一支位于南洋的日本舰队,则交给民国的水下狼群们解决,为此李汉还特别指定了一个针对性计划——猎鲸。
此次偷袭方案,民国突袭旅顺、辽东半岛的不仅有陆航的勇士们,也有海军的勇士们,那就是这些过去几年前只能在深夜跟民国完全控制的一些海域才能进行隐蔽训练的潜艇部队们,他们几乎每天都听着德国的那些水下狼群们在欧战之中所创造的辉煌,却只能在强大的日本海军的威胁之下,被迫躲着避着,尽可能的延迟日本发展了他们的踪迹。
而如今终于有了向日本人发泄心中愤怒的机会了,他们自然十分珍惜。
现在潜伏在基隆海港外海面之下的一共有十四艘民国海军潜艇。其中有两个型号,一个型号是民国结合了u潜艇的生产技术在美国霍兰级潜艇基础上自行设计研制的‘水獭级近海防御型潜艇’,这种潜艇共有十一艘,占去了偷袭潜艇中的绝大多数;而另一种则是根据u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