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要不人家李彦允能像个没事人一样吗?
后来驸马张垍托人请宗正寺帮忙,再仔细的查验李白这一支的存档记录,内侍省上报之后,基哥也起了好奇之心,于是亲自询问李琳。
李琳当时的回答很简单:李琩也想帮李白入籍,但是宗正寺实在查不到档案,所以李白还是进不来。
高力士笑道:“圣人这句操闲心,可谓点睛,我大唐诗歌耀世,为古今之最,诗赋大才层出不穷,十八郎也是惜才嘛,毕竟贺知章对此人的评价,还是很高的。”
李隆基嗤鼻一笑:
“你是说那句太白星精,谪仙人?贺知章那张嘴,能信?他这种文学之士,最擅互相吹捧,很多年前,李白的《明堂赋》、《大猎赋》,朕也都看了,你觉得,比得上王维?”
“但是《蜀道难》,不失为一篇大作,还有《望庐山瀑布二首》,都是不错的,”高力士笑道:
“圣人当时也是赞不绝口。”
李隆基叹息一声:
“朕不否认他的才华,但是他的诗多为曲意逢迎、卑谄足恭之词,可见商人难有大气魄,他的诗,朕都读过,你也读过,其中有多少摧眉折腰之言?像《蜀道难》这种佳作,虽难逢一见,但朕对他的印象并不好。”
李白吃亏就吃亏在出身低贱,可不就显得卑微吗?
人家要是入了宗属,也不至于低人一等。
历史上李白的诗词创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成熟、流亡、晚年。
从第二个阶段开始,便已经名篇叠出,风格更加多样化,题材更为广泛,但很可惜,李白眼下还处在初创期。
因为他还对科举不死心,所以诗歌当中免不了有些赞美吹捧之意。
他的豪迈狂放,是彻底失意之后的事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