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里正常了?”
尽管埃比尼泽·海恩斯在航天史上名不见经传,但他也是不折不扣的顶级大牛,能够手算地球扁率对宇宙飞船轨道倾斜角修正值的狠人。
手算的误差率甚至在5%以内,他的计算步骤甚至成为了NASA内部类似问题手算的标准模版。
“第四项这里考虑的是夏威夷海面和马里亚纳海沟形成的地壳密度差。”
“J5项这里对应的则是科里奥利力-潮汐的耦合效应。”
“忘了和你说,如果要进一步追求精度,J3项其实还能把北极圈地质异常导致的引力畸变给考虑进去。”
海恩斯看的如痴如醉,听到适时的解读后,又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如果这能是其他国家派来的人,那赶紧多派点过来不好吗?海恩斯如是想到。
无论是哪个国家,都不可能派这种顶级天才来给你干活的。
在他看来,对方计算出来的J4项和J5项要比他自己计算的缜密太多,原本登月的精度误差容忍度是100公里,而现在这个轨道和落点误差将缩短到20公里范围内。
不过海恩斯还不满足,他把纸放下后问:
“伦道夫,所以为什么我们理论计算,探险者一号的近地点进动应该是1到1.5度才对,然而实际上却是3度?”
林燃用手指在黑色胡桃木的餐桌上按照斐波那契数列的频次敲击:
“海恩斯,你漏了一个条件,哪怕是纯理论计算,近地点的进动也不会是1到1.5度每圈,会是这个结果,说明你们的计算只考虑了纯J2项。
而如果考虑到第五项,以及大气阻力的耦合效应后,理论推算就和实际情况误差不大了。”
林燃的指尖在桌面上敲击的速度越来越快,话语停下的同时,手指也跟着话语一起停下,最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