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可不想平白收他那么多的银子。日后还得常住人家宅内,还是细水长流的好。
“哎!你不拿就是羞辱于我!我这条命是你哥哥救的,还请妹子给我个报恩的机会!”戴长云言语间颇有不快。
几何讪讪低头,不再推辞了。
“说来也真巧,”戴长云见她收了银子,眉眼都笑开了,“我四弟从京师来浙地送货,这几日就要经杭州回返了,正好他可以一路护送你去京师。我修书一封,让他带回去给老太太,正合适了。”
弟弟?几何心里一咯噔,“戴大哥,不知……府上如何称呼,令弟何处高就?”
作者有话要说: 1、闽浙之间途经驿道:均来自明朝黄汴《天下水陆路程》,地名皆是明代称谓。《天下水陆路程》记载了明代二京十三布政司水陆路程,各地道路的起讫分合和水陆驿站名称。
2、由于仙霞岭山道既险且长,屡有意外事件发生,运输不够安全,因此,在这一条商道上有商品运输保险制度实行。明代的《商贾买卖指南》一书介绍客人从福州到浦城后,“凡泊舟先寻主家行主,照数主家遣人搬挑商量,一百斤工银一钱,凡雇夫各有票照数挑至清湖县某家留歇。与清湖主人验收明白交卸。有自浦城至清湖凡五日路程,中二日,山甚险峻。雇夫已定,次日起程,至十八里有店,作午饭,每人半筒米与店主”由此可见,商人从福州到浦城后,可以和货物分道而行。货物交给浦城的行主,他保证将其运到浙江江山县境内的清湖镇,而商人空手过山,到清湖领货。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人工价钱十分便宜,从浦城到清湖的五天山路,一百斤货物的运费仅值银两一钱。
3、洪武七年(1374),《御制玄教立成斋醮仪文序》中,分僧为禅、教二徒,道为正一、全真二流。两等道士的度牒不同,地位也不同。正一派偏得明室青睐,终明之世,其政治地位远在全真之上。且天师世家世代相袭,赐封一品,统领江南道教,总领三山符箓,显赫一方,与山东曲阜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有“南张北孔”之说。还有,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
4、魏监,就是当时管东厂的那个著名太监。九千九百岁,魏忠贤是也。
☆、冤家路窄
“唉,惭愧,没什么称呼。”戴长云提及这个,底气就不太足了,“我们商贾人家,就算家业再大,行走也受人轻视。家父曾捐了个中书舍人当,家父过世后,家里一合计,就出钱让我这个长子接着做了。虽然是个资郎虚职,明眼人都看不起,但好歹也是个从七品官,也算是为全家顶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