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舞动。
“陛下,臣,大抵是要走了。”胡濙看着前路,他终究是看不清了。
朱祁玉嘴角冲动了下说道:“胡老师父还很硬朗,长命百岁。”
胡濙沉默了良久才说道:“老臣有几句话要说,陛下有天慧,臣其余事,不敢多言,但唯有一件,还请陛下听臣一句劝谏,人亡政息,其实可以避免一二,哪怕是,哪怕是留下一些,就比如这开海事,咱大明要是留下这么一件事,就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儒学士不擅变,既成事实,他们其实也会去维护。”
“朕,试试。”朱祁玉听闻之后,思考了片刻,算是答应了下来。
胡濙这才笑了笑说道:“谢陛下隆恩。”
一直以来,皇帝陛下对人亡政息之事,都不是很在乎,毕竟大明人亡政息是常态,太祖高皇帝走后,建文君没守住江山,太宗文皇帝走后,大明不再北伐,交趾、奴儿干都司都形同虚设,重开西域更是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开海事被破坏殆尽。
其实胡濙很想说,可以试试,哪怕是保留下那么一二件,于大明而言,便是长远之计。
这么些年,陛下一直没松口,今天终于肯答应试一试了。
朱祁玉不再说话,只是这么静静的推着,将胡濙推到了聚贤阁之前,他用力的握着转椅的扶手,就是不肯松开。
他是谁?他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他一句话就可以让草原寸草不生,一道旨意,就可以让云贵那些世袭罔替的世官改为流官,他一句话,就是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但是人力终有穷。
冉思娘察觉到了有异常,她往前走了一步,搭在了胡濙的手腕上,低声说道:“陛下,胡少师…已经走了。”
“朕知道。”朱祁玉紧紧的抓着扶手,其实在胡濙谢恩之后,皇帝已经察觉出了胡濙气息渐弱,胡濙是天人五衰,和陈懋一样,不是用药石可以留下的。
胡濙走的很安详。
“陛下。”
“朕知道。”朱祁玉就站在艳阳之下,站了许久,才慢慢的松开了手对着兴安说道:“让礼部准备谥号吧,赠太师,义礼伯,把朕写的悼文给太子,让太子、襄王,主持官葬,葬金山陵园,配享皇陵。”
哀荣备至。
“臣代父谢陛下隆恩。”胡长祥哽咽着谢恩,接过了扶手,推着胡濙回家。
今天早上胡濙醒来之后,便一直说要来讲武堂看一看,胡长祥拗不过,就将胡濙推了过来,那个时候,胡长祥其实已经你知道父亲大限将至,临终之前,胡濙依旧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