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可贺!
\n接下来,刘挽又困了,窦猗房殿里其他交锋,不好意思,本与她无关,她管不着,睡着睡吧。好吃好喝好睡着,才能长高长大,身体好。
\n再醒来,刘挽已然在刘彻的怀里,刘彻赞许道:“祖母取的自是好名字,挽,引也。祖母也着急。”
\n此话落下,叫刚醒来脑子没有完全清醒的刘挽打了个激灵。什么叫祖母也着急?
\n瞬间刘挽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n脑子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关于窦猗房和刘彻的种种。
\n窦猗房是汉文帝刘恒的皇后,要说窦猗房能参与朝政,多亏大汉的开国皇后吕雉起的好榜样。世人早已习惯作为太后的人参政,有自己的人脉。换而言之,窦猗房真正开始参与朝政,在大汉朝的地位越来越高,亏了她的儿子汉景帝刘启。
\n不仅是因为汉景帝刘启让她成为大汉的太后,更因为刘启对她的忍让,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相对的服从。等到汉景帝驾崩时,窦猗房的存在已经足矣撼动朝局。也正因如此,刘启生怕尚未及冠的刘彻将来可能或许会被窦猗房压制得无法执掌大权,于是在病危之际,提前为只有十六岁的刘彻行冠礼。
\n男子二十而冠。天子及冠可亲政。
\n刘启为儿子诸多谋划,只为铺平刘彻的帝王之路,别让他太难。
\n可惜,刘启诸多的谋划,依然不可避免的忽略一个事实,刘彻毕竟年轻。
\n和历经五朝的窦猗房相比,既没有根基,在老谋深算上也相差甚远!
\n【作者有话说】
\n名字按我们的现在的习惯取,非正统汉中叔说!
\n第6章 祖孙交锋
\n登基为帝的刘彻看出大汉自建国以来的无为而治,已然不适合用于此时的大汉,因而开始提拔儒家学子,推行新政。
\n可是大汉的无为而治让大汉朝上下得以休养生息,国库丰盈,窦猗房是忠诚的无为而治的拥护者,也是支持黄老之学的人。尤其她所不喜于百家中的儒家!
\n想窦猗房在儿子当政的时候打压儒家之人都做到了,到了孙子这儿,乳臭未干的孙儿竟要推翻黄老之学,以儒家取而代之,推行所谓新政,窦猗房如何能答应。
\n结果不言而喻,刘彻太年轻,年轻的以为他提拔相关的人即可改变大汉的局面,全然忘了论起势力,窦猗房是真正的根深蒂固,她只要稍稍表明态度,放出话去,自有人为她清扫障碍,将刘彻刚提拔起来的儒家一干人才解决。
\n新政以刘彻的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