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起武人,一战成名,越级升官的风光,武人呢!一般都是从小打熬身体,三九寒冬,三伏夏日,每日不断的挥洒汗水,到了战场,那命去拼,九死一生才能得到功勋,还要防着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的命运,他们用血泪伤痕铺洒自己的骄傲,自然也看不得文人靠嘴皮子,笔杆子,坐在舒适的屋子里就能安享富贵的好命。所以自古以来,这文人和武臣就没有什么和睦的时候,开国总是武人占优,战争迭起也是武人扬威,可是到了太平盛世,那就是文人的天下,武人只能憋屈的活着了,这就是现实。
窦师爷是个拿钱办事的,他也算是规矩人,收了付家的好处,这些个关节那是讲的透透的,并且还嘱咐大虎,若是从军,如今去边关固然都是精兵强将,可是立功机会不一定多,一个不好还容易在和外族冲突中送命,与其这样,倒是不如到驻军中谋求发展,不说别的,每年剿匪什么的总是有的,那些匪徒总比那些外族骑兵好对付,按照如今的军规,斩首五个就能升一级,虽然一开始或许不过是小小的伍长,什长,可是熬上几年,升任到一个外委把总,那可就是九品了,不过是斩杀十五个盗匪响马,这比刀边关杀敌人可容易多了,若是能成为外委千总正八品,那就能在县里免税,要是机缘巧合,能顶上正位,到了正儿八斤的七品把总,那就是烧了高香了,虽然和文官七品不一样,可是和八品的主簿,县尉确实一样了,回乡也无人敢不正紧对待了,便是一般的七品县令,固然因为文武之别,会慢待些,可是面子上也能过得去了。
如今这繁花县最近的一个驻军,在不到四十里地的一个地方,近便的很,由一位正五品的守备驻守,下辖五千兵丁,里头有不下二千人都是募兵,饷银虽不多,吃的也不算好,但是这守备大人素有勇武的名声,为人也算公正仗义,虽然有些小小的贪财,可是也没有什么劣迹,更没有听说什么苛责兵士的说法,空响也不多,倒是上头官场有人传言,那守备大人每次剿匪,缴获不多,想来是把这剿匪当成了营生,专门取这不义之财,不消那手下挣钱的兵丁敛财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付清很是欢喜,对着大虎和袁长生分析道:
“他既然是剿匪得财,那么对于兵士必然是要宽容些,只有手下厉害,他才能从别人的窝里揽财不是,而且,这出兵剿匪一般都不容易,需要有人上告,兵部批文,还要地方给予粮草支援,他能出兵多次,想来上头有人,地方也和睦,最起码,这地方上的官员怕是也从他这里分的过好处的。这还不算,出兵居然是麻烦,可是若是出兵败北更是麻烦,说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