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相当成果,但此时敌军已经对我们实施的这一计划有所了解,开始在捷克实施破坏计划,重水的供给线全被毁了,我们急需更多的重水……我的报告已经提交了三次,我们只需要再多……一点点,哪怕只有……重水,就能完成反应堆的试验。我想,最终制成的武器其可行性和威力,元首应该已经相当了解,这将对战争起到决定性的因素。”
“可是,为什么那么小小的要求,却迟迟得不到批复?哪怕只是对重水生成车间或者运输线多增加一些保护,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核裂变反应试验获得成功,接下来,只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然而,从元首那里得到的答复,却是不用着急,战争的胜利会属于我们的。”
“我再次向元首提出要求,这次得到的答复是‘不用太着急,我们有更好的办法’。究竟有什么办法,比拥有这种威力巨大的武器更能扭转战争局面?我想不出来……”
盯着电脑荧幕上的一大堆资讯,方新教授陷入沉思。
二战中,德军的许多武器都处于当时的最尖端,在核技术上也是如此。早在一九三八年就开始了核武器方面的研究,到了一九四零年,纳粹攻占挪威后,扩充诺尔斯克电气化工厂电解池数量,重水年产量由三千磅增加到一万磅。而那时,英美的核能研究还在起步阶段,且一直没有多少进展,甚至还无法解决重水的提炼技术。一九四二年春天,海森伯与德佩尔在莱比锡进行了世界上首次有记录的中子的增殖实验。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反应堆也是德国人完成的。
美国和苏联的原子弹是如何成功制造的?真正答案人尽皆知,大批的德国科学家在成功试爆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美国还骄傲的宣称,找到一个海森堡,比打败德军六个师还有用。
似乎在战败投降前,德国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原子弹的研发技术。
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德国并不绝对的重视核武器的研发,而且那种不重视来自高层。对此各种猜测都有,唯一知道真相的,似乎只有美国和苏联,但这两国在二战后立刻将枪口对准了对方,关系一度紧张得令人屏息,显然也并不打算将从德国知道的一切公诸于众,反而将之更深的隐瞒了起来。
一时之间,玛雅地宫中的巨大化石、天轮经疏注、德国人哈恩的回忆录、卓木强在倒悬空寺看到的人与巨大蜥蜴的搏斗画面、最后的神庙、十米高的生物、工布村和玛雅的诅咒……各种资讯充斥脑海,所有线索似乎渐渐被什么联系起来,轮廓却仍旧隐身在迷雾之中。
教授颓然坐在轮椅上,喃喃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