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能去找组织管,这可多么神奇?
小孩和青年们已经跃跃欲试,支着脖子就等着许同志说的那样,等村里那民兵团和少年团建的时候,赶紧去报个名,也能跟故事里那样,威风凛凛地抓上个把坏蛋和潜伏起来的汉奸,还能得到全乡通报表扬,变成战斗小英模!
村里那些当家理事的壮年们倒是还在观望犹豫……这说的倒是挺好,可谁知道实际上怎么回事?
但不管这么样,这个近百年游离在政权之外的深山小村子,是头一回这么清楚地接触到了上头来的人。
许同志和纪同志两个人住了三天,第四天上走的,走之前,许同志还叫上栓柱去了李茹家一趟。
“大嫂,这些东西是杨同志让我捎的,杨同志说了,东西不值甚就是个心意,等打完了仗,他再到村里来感谢大嫂的救命之恩。”
许同志从挎包里取出来的礼物是一包盐,一包红糖,还有一大包小孩吃的糖块。
这样的礼物在现代看起来简直是寒酸,可放这时候的谷堆村,那都是重礼了。
李茹客气了两句,也就收下了。
随口问了杨老九的近况几句,许同志却都搪塞了过去,东拉西扯,硬是没透露出杨老九的半点具体信息来。
李茹一想就明白过来,估计这个时候,杨老九的军职已经不低,这会新旧两党正在战略决战,杨老九的行踪和信息应该也是要保密的……因此也就不再多问,跟许同志闲聊了几句就送客了。
许同志在村里虽然才三天,可硬是凭借着随和的性格和好口才,赢得了好些村民的好感,他们走的那天,不光是小孩儿和青年们送出了老远,就是除了去地以外,再不动弹的老村长都出来送了半里地,许同志跟大家保证,下一回来的时候,那可就不是他们两个人了,他们会带着文工队和卫生队来!
这两个新词也是许同志才教给大家伙的,文工队就是专门给大家唱歌演戏说故事讲政策的队伍,虽然村上人都没见过,但光听就觉得很有意思。
至于那个卫生队么,里头都是会给人看病开药的大夫!
专门上咱这穷山沟里给看病的!听说还不收钱!这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这些年,村里人基本就是大病等死,小病靠挺,有几个老人会点艾刮莎揉肚子,能治个上火拉肚子就了不得了,至于其它的毛病……都是挺着,这会一听过两天就有大夫来,一天都不知道要念叨几回。就是东平村和西王庄的人,也都叮嘱了谷堆村的亲戚,叫他们一等那个卫生队的人来了,就赶紧给捎个信儿。
杨老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