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这么问,自然是想考校一下,陆北顾到底是真懂佛理,还是随手写了篇打油诗碰巧撞到了正确答案。
事实证明,陆北顾是真懂。
他开口道:“赵州此公案承前唐和尚‘无心是道、临济和尚‘无位真人之禅法,但将否定对象从‘心”转向‘佛性,使批判更具震撼人心之力。”
“但小子以为,其实此中意义,既不在‘狗子有佛性,也不在‘狗子无佛性,而在于让汉地禅宗跳出古天竺佛法里双遮’的因明学。”
黄和尚和临济和尚是前唐著名的师徒高僧,临济和尚深得佛法大意,为禅宗临济宗创始者,赵州从谂禅师的禅理,就颇受这二位的影响。
而这三人,在事实上也是汉地禅宗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三人。
在此之前也就是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佛法刚从天竺传入汉地开始开枝散叶,僧人们做的主要工作是翻译以及佛教本土化。
直到前唐,随着玄奘法师西行,带回了系统且完整的因明学,汉地禅宗才算是有了能够称为根基的思维方式。
所谓“因明学”,音译酰都费陀,是一种在古天竺发展出来的逻辑思维,这种逻辑思维的影响非常大,佛教、耆那教与印度教都受到其深刻影响。
而因明学的原理也不复杂,就是用“宗、因、喻”三支作为言论之法,例如“声无常(宗),为所作性故(因),如瓶等(喻)”,这里面通常是“因”最为重要,所以才叫因明学。
玄奘法师在天竺那烂陀寺求法时,曾运用因明多次破斥外来论师的言论,名震天竺,并将这种逻辑思维带了回来。
而汉地的禅宗僧人,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不足,并尝试进行改进。
赵州从谂禅师的“狗子无佛性”公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
而赵州从谂禅师这种将否定推向极致的参究法,实际上是对天竺因明思维的彻底颠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