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还记得,当年前往齐地想在稷下学宫求学,后拜荀子为师,前来秦国。”
嬴政颔首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臣初来秦国,所见的是遍地的大军,他们的眼神十分有敌意,不只是对臣有敌意,而是对每个来秦的人都是如此。”
“先前臣不知为何,后来才知道,这是他们的野心,即便是一个小小的秦国士卒,也有杀敌立功的野心,再后来臣见到了更多的秦人。”1
“秦人与六国旧地的人是不一样的,最大的区别便是自商君变法之后,秦人的眼中有了希望,秦人有了能够耕种的土地,就能够在耕种的土地边建一个家,如此他们就有了希望。”1
“自商君变法之后,能让所有秦人都有耕种的土地,不仅如此秦人可以入军,杀敌立功,从而封侯,有了军功在身就有了底气与立身之本…”
今天这顿饮宴上,老师尤其开怀,大概老师许久没有这般尽兴了。
老师说到了希望,但又说到了麻木。
李斯以前的家境并不富裕,出身寒门靠着苦读得到贵族的赏识,只能做一个小吏,并且得到这个位置还十分地困难。
须知,仅仅是那高高在上的贵族的赏识。
自那时起,李斯就走了,寻找能够真正让他施展才学的地方。
因此老师十分能理解,当时六国各地的人们麻木的是什么,贵族的孩子依旧是贵族,士卒儿子还是一个士卒,没有田地的人早晚会饿死。
听老师讲话时,扶苏又注意到了父皇的神色,或许父皇与李斯都明白,这个天下要怎么改变。
为此,李斯能在章台宫指着数十个齐鲁名仕大喝,事后还能如此自信镇定,那是因始皇帝有着一样的理想。4
扶苏自以为是地觉得,理想与希望对老师与父皇来说,极其重要。
李斯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