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侍郎去慈和宫讲讲前廷礼典。”
“顺便朝廷宴飨、礼乐典制诸事皆由礼部主持,千秋朝宴设在紫宸殿还是麟德殿,太后与颜相商议便是。等议出章程来,母后派人知会朕一声即可,朕虽为天子,但也为人子,在母后寿辰之事上断无异议。”
钟太后拨弄佛珠的手霎时一停,敬诚殿前落针可闻,无比的静寂。
满朝谁人不知礼部尚书是颜党中人,诚然颜相弄权揽势与皇帝不睦已久,但与太后那就更是积怨颇深。钟太后临朝称制的几年,颜懋在朝堂上日日与她唱反调,就没消停过。
断无异议?
太后默念这四个字,皇帝话说得真是好听,要她与颜懋商议,还能议出个什么章程来?颜懋若是能让她称心如意在紫宸殿设朝贺宴,除非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太后被他噎得无言以对,脸色变了几变,神情很是不愉。她沉颜看着面前这张与成德皇后顾徽音眉眼相似的脸,一时间更是怒恨攻心。
太后当年嫁进诚亲王府的时候,因为接连守孝,误了年龄,便只做了侧妃。后来凌铖登基,借烈帝遗诏娶了北境顾家的嫡女顾徽音为后,执掌中宫,帝后同尊。
一步差步步差,纵使她后来成了继后,如愿母仪天下,但终归还是差了三书六礼、天子亲迎,十六抬龙凤辇从丹凤中门御道娶进九重阙的元后顾徽音一截。
所以即便她的长子即便是先帝皇长子,后来同样成了嫡子,却也不过只是得封齐王,最后践祚的依然是顾徽音的儿子。
成王败寇,棋差一招,一步步差过来,就成了今天这个局面。她长子伏诛,家族遭戮,如今纵使再不甘愿,也得承认,至少在现在,这九州之主是别家人。
太后拨了几颗佛珠,敛下满心忿恨,目光在楚珩身上转了几转,不再说什么,雍容昂首往停殿阶下的凤辇走去。
凌烨懒得再做什么恭送母后的虚礼,转过身带着楚珩进了殿内,但是却没去往日批阅奏章的内书房,反而径直来了敬诚殿的正殿。
高公公从书房里捧着一沓奏章放到了正殿面南的御案上,楚珩见状微有些纳闷,凌烨看了他一眼,轻描淡写地解释道:“正殿里跪着舒服。”
楚珩望着脚下平整冷硬、光可鉴人的金砖,心中微动,忽然想起了点别的事来。凌烨不再多言,只让楚珩一起过来研墨。
楚珩折起半截袖子,执着朱砂墨锭转腕。凌烨站在一旁看了一会儿,伸手取过水盂和小铜勺,帮忙往砚台里添水。
他目光盯着楚珩的手,自己手上却没仔细没留神,水珠接连落进砚台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