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珩摇身一变成了漓山东君,换姬无月穿着这身近卫衣裳,在御前伺候笔墨……怎么看怎么觉得怪。
其实论理,东君担着御前侍墨之职,领着靖章宫的俸禄,他确实能来也该来,而且以前几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
可道理归道理,一个大乘境在这温和无害地杵着,从殿前值守宫阙的侍卫,到殿内参政议事的臣工,都难以良好适应,视线时不时地就想往他身上瞄。
尤其殿里面圣的文官武将,这些天朝中事务繁多,内乱平叛、抵御外敌、前线粮草战备、逆贼罪犯刑审、澜江澄水分流工事、战后抚民安民政策、涉逆世家著族的处置……条条件件都需要各台部府司拟出章程,御前禀奏,再拿到大朝会上议定。
书房外间,各部的臣子分批候着,等着皇帝召见。初秋天热,里间的门未关,只用了一道宫纱作隔断。内侍们奉上香饮点心,放在冰鉴旁的桌子上,供外间候旨的臣工们取用。
面圣是个战兢紧张的事儿,寻常时候,除非是亲近重臣,否则少有人能心大到在御前吃东西。不过今天却不同寻常,时不时地就有官员往食桌前溜一圈,或取一角点心,或斟半盏香饮,再在冰鉴前站一站,借着这短暂的功夫,就能自然而然地往宫纱里面望两眼,却并非是窥探天颜,而是看看陛下身边的御前侍墨。
大半个上午了,觐见的人一批接着一批,不同的人来来往往,就看着不言不语却在众人眼里存在感极强的东君,时不时地给陛下研个墨,找找折子,往纸上记奏议要点,偶尔的还代笔书写,中途甚至还给陛下添了两次茶水,试过温度才奉到陛下手边,可谓十分称职。
称职到让围观这一切的文武百官心情格外复杂。
——到底是给了漓山什么,才能让姬无月这么好说话啊!
每个人出殿的时候都揣着这般疑问,同时也更深刻地明晰了一件事——这是宣熙一朝,宣熙帝治下,不管王侯将相,还是世家著族,都要谨记为臣本分,不该有的心思就不要有,学会俯首很重要,否则,那些往日跟随敬王的人——包括苍梧武尊——就是下场。
姬无月能救连松成,能杀方鸿祯,能摆江南十二城混水摸鱼的世家主一道,他在皇帝身侧、在权力中心、在臣工议事的敬诚殿里待了三年,对九州朝政百官心思,早就了如指掌。他不是只为着皇权斗争而来的,敬王大势已去,东君却依旧佩剑站在这里,一身天子近卫服,意思很明显——
他还是御前侍墨。
倘若陛下需要,东君不介意明寂剑下,再多来几个不省心的亡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