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的身后名,旁人还有什么可异议的,更何况这是陛下在上天面前承认的帝师,“文贞”之谥一槌定音,纵使哪个有微词,也无可更改了。
与其纠结一个过世的人,还不如想想近在他们眼前的这位,臣工们神情各异、目光复杂地看着天坛上和清晏站在一起的宣宁侯,说是带小太子祭祀,可这分明就是……皇后嘛!
真是愁煞众臣。
好在冬至过后,终于等来了能管这事的人,长宁大长公主从越州食邑回帝都了,她是陛下的嫡亲姑母,深得敬重,大臣们不好说的话,长辈肯定能开口劝劝了吧。
却还没来得及高兴两天,宫里忽然传出消息,“钟太后”要不好了。
自从敬王死讯传来,她身体便每况愈下,膝下二子皆因谋反事败而死,短短五年内,娘家砚溪钟氏两次获罪诛族,人丁凋敝到已经都不能再称为“族”了,若不是因为列位开国十六世家,世上哪还有什么“砚溪钟氏”?如今不过空留名号罢了!不知要多少代人的繁衍生息,才能让这个家族恢复一口元气,真正是遥遥无期了。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今日若是敬王赢了,皇帝的母族北境顾氏也不会有好下场。
此情此景,“钟太后”又哀又恨,活着再没什么指望了,她本就抱恙在身,现不过短短一个月,就到了药石罔效的地步。
宣熙十一年冬月十九,太后钟氏崩逝于慈和宫。
天下大丧。
皇帝命长宁大长公主、清和长公主主理丧事,极尽哀荣,官家子弟一年禁嫁娶,民间百日。
但阵仗再如何浩大,年关也近了,大长公主和长公主赶在一个月内将丧事操办完毕,停灵二十七天下葬入陵,大祥除服后就是腊月十七了。
虽说国丧百日禁宴乐,但转眼就是年节,陛下恤民,又下恩旨,只取消了宫中新年的各项朝宴庆典,以示哀思,民间一切节庆照旧。
群臣皆称颂。
腊月十八,是长宁大长公主寿辰,虽未行宴饮,但陛下依旧微服驾临了大长公主府,为姑母祝寿。
腊月廿一,是处决敬王逆党主犯的日子。因太后崩逝,三法司原定在腊月初的刑期虽被推迟至今,但年前事年前毕,并没有让这些乱臣贼子活过新年。
只凭澜江蛊疫、勾连外族这两条,就够这些逆党主犯死千百次了,若让他们好过了,那谁来让战场上阵亡的英烈、让无辜枉死的百姓安息?还有那么多正在东海战场上为了驱除外敌、夺回领海而奋勇作战的将士,他们还归不了家、过不了年呢!这些罪魁祸首又如何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