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意识到是跟自己说话。
“在下是越州的团结兵,柱国子。”
“哦?”张小敬略觉意外,团结兵都是土镇,只守本乡,但若是父祖辈加过“柱国”的荣衔,身价可就不同了,少说也能授个旅帅。
这种级别的军官,也跟着萧规搞这种掉脑袋的营生?张小敬暗想着,头向后一摆:“那你呢?”后面的护卫连忙道:“在下来自营州的丁防。”
缘边诸州,皆有戍边人丁,地方军府多从中招募蕃汉健儿。张小敬道:“哦?河北那边啊,我记得你们那出了个平卢节度使?”
“对,安禄山安节度,就是营州的。”护卫恭敬地回答,“我就是他麾下的越骑。”
听到这名字,张小敬就着烛光又看得仔细一点,果然这个护卫有点胡人血统:“那你怎么会从平卢军跑到这里来?”
护卫苦笑道:“长官擅动军粮,中饱私囊。转运使派账房来查,反被他一把火连粮仓一起给烧死了。我因为之前得罪过长官,被他说成纵火之人。无从辩白,只能逃亡了。”
“咳,哪儿不是这样?天下乌鸦,总是一般黑。”前面的护卫插嘴道,想必他也碰到过什么怨恨之事。后面的护卫辩解了一句:“安节度倒是个好人,讲义气,可惜这样的官太少了。”
张小敬只是起了一个头,这两个护卫自己便大倒起苦水来。看来萧规找的这些人,经历都差不多,都是受了大委屈的军中精英。
“您又是怎么认识龙波长官的?”其中一个护卫忽然好奇地问道。
“呵呵,这可说来话长了。”张小敬把自己和萧规在烽燧堡的经历讲了出来,听得两个护卫一阵惊叹,眼里闪着钦佩与同情。
他们可没想到,眼前这独眼汉子,居然和萧规是同一场死战中幸存下来的,难怪两人关系如此融洽。他们对曾经一起上阵杀敌的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和信任。
张小敬继续讲了他回长安当不良帅的经历、闻记香铺的遭遇,还有在靖安司受的种种委屈,很坦诚,没有什么添油加醋的地方。两个护卫几乎都听傻了,这个人一个时辰之前还是最危险的敌人,可现在却成了首领的好友,可仔细一想,他转变立场的原因,实在是太让人理解了,把人逼到这份儿上,怎么可能不叛变?
这一段路走下来,两名护卫已经被张小敬完全折服,无话不说。没费多大事,张小敬便套出了萧规对他们的叮嘱:“只要张小敬和毛顺不主动离开玄观外出,就不去管。”
不外出,便不能通风报信。换句话说,在灯楼和玄观内随意行动都没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