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亚历山大王才会成为新世纪最受瞩目的新星设计师之一,他真正做到了大巧不工的境界,做到了‘less is more’——像是这样的设计师,火起来只是时间问题,他现在在纽约新锐设计师中也已经很有名气了,而乔韵要做的就是那个把他引入到国内的人。
此外,这件白衬衣的工艺还是比较简单的,这也是她选择这件衣服的原因,并没有真正的难点工艺,小厂也能做好,无非是出品时间慢点,有些细节用人手去做而已,没有什么非大机器和高水平技工不可的环节——青哥之所以会选择服装业,也是因为他家一直经营着一间服装厂,他自己在这行颇有积累,这次的单,他就可以直接让自家的厂子做。
在早期积累阶段,这种优势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因为服装厂这边不但可能在工艺关掉链子,造成整批货延迟出,更关键的是,还可能直接把工艺书转卖掉,直接分薄这款衣服原本的市场蛋糕。——事实上,整个原单业,也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服装厂拿到工艺书之后,只要能采购到相同的面料,就可以大批量的做出和正品90%以上相似度的原单,大肆均沾厂牌的利益……这里面的水,要细究起来可就太深了,一年几十亿甚至成百、上千亿的市场,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就乔韵和青哥这次的合作来说,程序还是很简单的,正好已经是六月份了,美帝那边不少学生要回来过暑假,乔韵直接找了个朋友人肉背了一件目标衬衫回来,拆解开研究半天,就把工艺单做出来了,这个在黑话中叫扒版,其实是打版师的活,设计师倒未必精通了——很多设计师根本离不开自己的御用打版师,这是把如漫画般的服装概念图,转为可以落入纸上拿捏出尺寸,直接照着这个图裁出布料再处理一下就能缝制出一件真衣的最重要环节。不过,乔韵在这块的经验值是点满的,做学生的时候就多少有接触过,‘品青’开始运作的时候,根本请不起好的打版师,她索性自己来,再加上早年也免不得干一些‘借鉴’爆款的活,所以扒版这个事,虽然在正经设计师这里有点灰色,但她的确已有心得了。
有了工艺书,接下来只要能找到类似的面料,此事已成了九分,这就要看青哥的了,他带着样衣面料直奔绍兴,后来又辗转去了广州,足足找了一周,翻得身上沾满了灰尘,终于找到了和原衣相似度有九成以上的面料。并判定原衣料的柔韧感是因为采购后水洗了一道,后来成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至此,工艺单有了,版有了,料子有了,只要试做出的样衣能得到乔韵首肯,就可以大规模生产,大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