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拂过品青的用户形象,落入空白的纸张,却又恐慌颓丧得连铅笔都未能拿起,有多少个瞬间她以为自己再也无法重拾起这支笔——
乔韵摇摇头,摇掉所有思绪,她抬起笔,深吸一口气。
幸福与恐慌同时缠绕,相生相克难辨阴阳,手腕轻盈又沉重,这一刻,全世界似乎都悬在她的笔尖。
☆、第18章 【韵】
绘制用户形象图,是泛领域行为,对任何一个产品经理来说都不陌生。一个品牌、一个产品,任何一个新商品在面市以前都要绘出用户画像图,详细到年龄、收入和教育背景、生活理念。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她需要什么,她为什么会选择这商品,而非是友商的竞争品牌?
乔韵当然是画过用户形象的,【品青】从小到大,从无到有,当然也经历过从野蛮到正规的转化过程,它的用户形象就是她亲手绘制:20岁后半到30岁前半,收入在5000-10000之间的职业女性,学历大专以上,消费倾向上,追求性价比,有一定时尚审美,喜爱中国风。
年龄、收入和学历,决定了品青的用料、定价和营销方式,而【喜爱中国风】这个点,则是陈靛和她一起做的决定:从淘宝大数据提供的反馈来看,这个潜在的消费需求十分旺盛,在当时的淘宝又属于蓝海,并没有一家稳定的、高质量的,有审美的、年轻化的中国风服饰提供给消费者。
顺理成章地,品青一炮打响,很快获得成功,在那之后,乔韵陆陆续续又为品青的副牌绘制过各自不一的用户形象:18-25岁的社会新鲜人,30岁后半的小贵妇……商业品牌的用户形象图就是如此,由市场和机缘共同决定,盈利是第一需求,但自主品牌却并非如此,自主品牌优先考虑的并非市场,而是设计师本人的意愿:商业品牌要瞄准蓝海,但自主品牌瞄准的,却是设计师本人的审美。这就是自主品牌存在的唯一目的——用自己的审美去撼动市场、影响市场,去创造新的东西,去创造新的美丽。
也因此,乔韵的确创造了品青,和陈靛一起让它成为一个有望ipo的大品牌,但在顾教授的生日宴上,她的逼格却依然很低。她的同学里不乏在贫困线附近挣扎的自主设计师,但在顾教授眼里,他们比乔韵更值得尊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还有梦,也因为他们还在试图创造美——这行业就是如此,总是对生产者特别留情,谁也说不清在哪一天,时移势易,忽然间你就点开了任督二脉,培养出新的流行,他们还在尝试和坚持,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当然,并非每个设计师品牌都能有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