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垦,市口繁荣,城镇人口聚集,农业生产技术革新,铁器石炭的普及使用让百姓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越来越多的州府在发改司的督促推广之下开通市政设施,公交马车,环城街道,公共娱乐场所不断的涌现。
明珠报不遗余力的推广各地的经验,每有新的气象,必数日间传颂大宋各地,人们不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劳动效率的提高,口袋的富足,明珠报的潜移默化的暗示,让他们有了更多追求的东西,而非仅仅是靠进赌场逛妓院来消磨大把的时光和金钱。
这段时期,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一度被人称之为‘皇佑之治’也被人暗中称为‘苏锦之治’。
第九八三章寒流(上)
大宋皇佑四年冬,经过四年励精图治,大宋王朝的繁荣已经世无匹敌,全国新垦土地两百七十万顷,民间自留田亩更是数倍以计;新增商户百万、市口城镇千余座,国道纵横增至六条,北至上京南到广南,东通大海,西至溯漠。
财政收入上,自皇佑元年的岁入三千万缗,经过四年时间,已经达到岁入一亿两千万之多,整整涨了四倍。
百姓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是财富的增加,也在于民智的开启,国道的开通,公共交通的日渐发达,通信报纸的日益便捷,极大地廓开人们的视野,千里之外的消息,不出数日便可通过报纸和国道驿站传递到四面八方。
苏锦和李重主持的发改司十年规划中自皇佑三年末开始推行全宋免费乡学制度,凡十二岁以下的孩童分男学堂女学堂免费入学,乡学之后,择优选入州学或者府学。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成都府、江宁府、太原府、大名府、临潢府、辽阳府等全大宋二十余座州府中设立官办国学馆,所教授的不仅是儒家典籍,还分设了天文地理格物算术等各种学科,培养各门类的专门人才,应天府和汴梁国子监还专门请了蕃国人教授蕃语通译,便于大宋和各国的通商贸易外交等事宜。
种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想风潮的冲击之下,为官不再是百姓们觉得光宗耀祖的唯一出路,各行各业都有门路出人头地,除了部分遗老遗少,人们的脑子里对于经商、杂役低人一等的概念也渐渐的模糊起来,官府小吏中竟然有辞官从商的个案发生,这在以前简直不可想象。
对于苏锦个人而言,这四年虽然比任何时期都殚精竭虑,但却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二十八岁的苏锦已经成了大宋的全民偶像,他的穿衣打扮,一言一行,都成了全民效仿的对象,各种关于苏枢密的奇闻异事也在民间疯传,苏枢密的口头禅都被拿来当流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