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又深入一丈,发现有青气升腾,望之如烧陶时的烟雾,直冲上空,经过飞鸟,闻之都中毒而落,盗墓者惊恐不已,再不敢深入。
关于毒气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墓主灵魂不散,以毒气诅咒毙杀盗墓者;有人认为是墓主在建造陵墓时设置了机关,比如为保存尸体不使之腐烂以及毒杀盗墓者,而大量应用水银,使水银这种极易挥发的剧毒物在墓中形成一个毒气层。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以唐朝皇帝为例,生前为求长生而多服丹药,有的更是死于丹药(如唐太宗、唐穆宗、唐武宗),另一些皇帝则死于宦官的毒药谋杀(如唐顺宗、唐宪宗、唐宣宗),而丹药成分多是有害矿物,毒药则更不用说,聚集在体内,慢慢地挥发,自然使墓穴充满毒气。
如果说火与毒借助了化学知识,那么墓室内暗藏弓弩,射杀盗墓者的办法,则完全来自于人为的力量。这种埋伏一般设在墓门之后,当有人开启,就会触碰机关,便有飞箭袭来。应该说,这是最具有技术含量的防盗墓手段,因为需要精密复杂的机械知识。此外,以流沙掩墓,形成沙层,也是一种办法。
《酉阳杂俎》中有不少唐朝第一手的盗墓秘闻,可以说还原了最真实的盗墓现场。古墓中的各种神秘的机关,读来令人毛骨悚然:“刘晏判官李邈,庄在高陵,庄客悬欠租课,积五六年。邈因官罢归庄,方欲勘责,见仓库盈羡,输尚未毕,邈怪问,悉曰:‘某作端公庄客二三年矣,久为盗,近开一古冢,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入松林二百步方至墓,墓侧有碑,断倒草中,字磨灭不可读。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累日洋粪沃之方开。开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众惧欲出,某审无他,必机关耳,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入。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众以棒击之,兵仗悉落。四壁各画兵卫之像,南壁有大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玑堆集。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皆恐走。比出,门已塞矣。一人复为沙埋死,乃同酹地谢之,誓不发冢。’”
刘晏是中唐时期人,官至宰相,是唐代最著名的理财能手。安史乱后,百废待兴,幸有刘晏梳理,掌握财政,才使帝国有回升气象,但最终唐德宗信任奸佞,构陷刘晏,终被赐死。
刘晏幕府中有个判官,也就相当于助理,叫李邈,其庄园在陕西高陵县。刘晏身死,殃及池鱼,李邈也被罢官,退隐庄园。回到庄上的第一件事,李邈就是查账(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