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到上午九点半是皇帝吃早饭的时间。御膳的食谱每天由内务府大臣划定,每月集成一册。在做御膳时,内务府大臣还要负责监督,每道菜的配料都有规定,不许任意增减更换。皇帝就座后,传膳太监一声呼喊,饭菜鱼贯而入。试膳太监先查看每道饭菜中的试毒牌变色不变色,再亲口尝尝,然后皇帝才开始吃。每种菜最多只能吃三口。
然后是处理政务,即御门听政。皇帝端坐于乾清门,整个听政过程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要求:文武百官从景运门入,在门下广场排班。奏事开始,大臣从东阶上门,列跪,尚书居前,侍郎位其后,陪奏的官属又在其后。尚书一人手捧折匣折旋而进,至本案前垫上北面跪,将疏折匣恭放于本案上,然后起立,趋至东楹,入班首跪,口奏某事几件。每奏一事,皇帝即降旨,宣布处理意见,大学士、学士承旨。事毕,大学士、学士起立,从东阶下,记注官从西阶下,皇帝起驾还宫。
每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半,是皇帝休息、吃午饭的时间。根据《国朝宫室》记载,皇帝一般在每天下午一两点时吃午饭,然后批阅各部和地方大员的奏章,接着就开始学习。
在下午两点半到五点这段时间里面,皇帝除了办公以外,还要看书、学习。
晚上七点到九点,皇帝要祀拜神灵,到各殿神佛前拈香,然后上床睡觉。按照规矩,皇帝平时不能到妃嫔宫里过夜。皇帝如果想要哪位妃嫔来陪他睡觉,只能把她们召到皇帝的寝宫里来,叫做“召幸”——由太监把被传的妃子用一条大被裹好,送到皇帝寝宫。妃子必须从皇帝的被脚爬入,开始被“幸”,“幸”到规定时间,窗外太监就一声呼喊:“皇上节劳。”于是皇帝翻身下来,太监再把妃子包好送走。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天天如此。
因此,中国的皇帝,说容易,任何昏庸白痴都可以凭血统登上帝位;要说难,传统文化中对帝王的要求也是至难、至险的。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类精力过人、意志超群的超级皇帝来说,权力都令他们不堪重负,更何况那些远不如他们坚强的后代。那些精明巧诈的定制之君没有想到,他们制定的帝王标准,给自己那些平庸的后代带来多少痛苦和折磨。
中国王朝存在着一条铁律:那些艰难创业的开国帝王往往性格坚毅、精力旺盛,而继他之后登上皇位的人往往是一蟹不如一蟹。这是中国皇族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的。
在传统中国,人们往往把物质享受作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把无条件地顺从、宠爱、谄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