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十分悲伤,然而他十分清楚太上皇的心理。继位后,他第一次单独做了一个决定:他命令礼部,皇后的葬礼按最简单迅速的方式处理,虽处大丧,但皇帝只辍朝五天,素服七日。皇帝还特别命令大臣们,因为“朕日侍圣慈(我日夜侍奉在太上皇身边)”,“朝夕承次,诸取吉祥(凡事都尽量营造吉祥氛围)”,凡在大丧的七日之内来见太上皇的大臣,不可着丧服,只要穿普通的素服就可以了。
时人记载说,国丧的七天之内,嘉庆皇上从不走乾清宫一路,以防把丧事的晦气带到太上皇日常经过的地方。皇帝去皇后灵堂时,俱出入苍震门,不走花园门。去奠酒时,他一直走到永思殿才换上素服,一回宫立即换回常服,随从太监也穿着天清褂子,不带一点儿丧气。“且皇上其能以义制情,并不过于伤感,御容一如平常。”
太上皇有意无意间,会把和珅叫过来,问问他皇帝的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因为妻子去世而耽误国事。听过和珅的汇报,太上皇闭上眼睛,微微地点点头。
儿子如此“懂事”,乾隆的心很快放了下来。他一如既往地继续着他六十年的秉政生涯,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整个大清朝也很快明白,所谓“嘉庆元年”,不过就是“乾隆六十一年”。
初显身手
一
嘉庆三年(1798年)腊月底,八十九岁的太上皇得了轻微的感冒。新年将至,朝野上下,谁也没有在意。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一,皇帝和诸王贝勒及二品以上大臣依惯例来给太上皇拜年,太上皇还能如常御座受礼。不料,正月初二,病情转剧,太上皇的身体各器官出现衰竭征兆,陷入昏迷。初三早晨七时,太上皇停止了呼吸。
正在欢天喜地过年的大清国臣民不得不穿上丧服,进入全国性的哀悼期。不过,没有多少人真正悲痛欲绝。让大家真正感兴趣的是,新皇帝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虽然已经当了三年皇帝,可是嘉庆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还是一个谜。除了他那张总是带着和蔼微笑的脸和几道没有个性的圣旨之外,人们对他一无所知。不过,新皇帝的种种表现,似乎表明他是温和、稳健之人。朝廷大政,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动。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乾隆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四上午,嗣皇帝就发布了一条让全国人民都大吃一惊的谕旨:免去乾隆皇帝驾前第一宠臣和珅兼任的军机大臣和九门提督之职,命令他和福长安二人守在太上皇帝灵前,一心办理丧事,不得任意出入。朝廷上下,一片惊疑。
初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