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家当”。
这个梦如此离奇而真实。他坚信这个历历如绘的梦一定别有深意,一定是上天给自己的某种启示。和那些从一开始就蓄意欺诈的宗教家不同,这个梦使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时真诚地相信自己是一个超自然的存在。而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使他拥有了一种特殊的气场。这种气场对于他后来的“传教”事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讲,民间宗教领袖必须足够狡诈和敏捷,才能愚众惑民。以洪秀全原本朴质方硬的性格,本不适合这种事业。但是他的身上散发着的这股不容置疑的自信,征服了最初一批信徒。事实上,洪秀全比谁都清楚这个梦对他的重要性。他后来在诗文中屡屡强调其真实性,如《原道救世歌》中,他这样写道:“真言语,不铺张,予魂曾获升天堂,所言确据无荒唐。”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历史巨流之所以出现那个惊天大弯,仅仅是因为被一个乡下年轻人的怪梦轻轻撞了一下腰。这个梦是如此离奇,如此绚丽,如此怪异,又如此惊悚。它似乎是上天的一个寓言,预示着它将把整个中国带入一个同样惊悚而狂乱的迷梦当中。
从废人到神
一
虽然洪秀全二十四岁就受到了神启,然而他是六年之后才走上了革命之路。
梦中的许诺毕竟是虚幻的。醒过来后,洪秀全又拾起了书本,继续打算在科举之路上奋斗。毕竟他才二十四岁,这条路还没有完全堵死。我们不能肯定考上秀才是否可以让洪秀全满意终生,但几乎可以确定,如果拥有了一个举人的头衔,他一定别无所求了。
很可惜学政无法预知历史。所以洪秀全苦学了六年之后,又一次揣着家里人东拼西凑来的路费进城赶考,结果当然还是落第。事实上,以他的文笔,如果真的成了秀才,倒是对大清国文化教育水平的讽刺了。
这次落第使洪秀全的人生之路彻底明确了。他已经考了十五年,如今年已三十岁,功名这条路显然是走不通了。学习别的手艺也已经来不及。他肩不能担,手不能提。除了那个离奇的梦之外,他无论是文笔、能力还是性格,都相当平庸。从他后来的人生表现来看,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在其他领域获得什么引人注目的成功。
在抑郁无聊之中,他收拾旧书,发现了几本《劝世良言》。这是六年前那次赶考时一个传教士送给他的。既然不要钱,他就留了下来。此时闲来无事,就坐下来翻翻。如前所述,他突然想起了那个梦:这里面描写的上帝,和他梦中的那位老人怎么那么相似?
一个念头电光石火般在洪秀全脑中闪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