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首页

第8节

。祖父虽然爱孙子,但是绝对不会助长孙子反抗其父母的恶习。因为,你今天反抗了父母,明天你就会反抗祖父。

这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逻辑。

在这种思维的禁锢下,政府面对百姓,永远是一副严厉的面孔,绝不认错,从不退让,永远保持着不断逼近的姿态;百姓面对官府,永远是一种恐惧、躲避和驯服的表情,永远只有不断退却、无限度忍让这一种选择。一方过于蛮横,缺乏约束;一方过于懦弱,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在这样一个没有自我纠错能力的传统社会里,当官进民退到逼近生存这一底线时,只剩下造反这一种可能。

“造反”,在旧时代的语言里,是最丑陋、最罪恶、最让人避之不及的两个字。

造反不仅意味着一个农民要冒满门抄斩的风险,而且意味着他要与自己的世界观、道德规范或者说“纲常”为敌。广大农民们受的教育是“造反有罪”。正如宋江所说,上山入伙,“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在世虽生何益?”。

只有死到临头时,农民们才会把手伸向身边那本来可以属于他们的粮食:民有不甘心死亡者,始相聚为盗,而一二稍有积贮之民遂为所劫,而抢掠无遗矣。间有(被捕)获者亦恬不知畏,曰:“死于饥与死于盗等耳!与其坐而饥死,何如为盗而死,犹得为饱鬼也。”

反正怎么都是一个死,相比之下,饿死和做强盗被杀死相比,还是被杀死为好。因为死前,毕竟能饱食几天。

中国的农民“起义”,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后的歇斯底里,而不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

一人带头,群起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缺的只是“出头的椽子”。

这些“起义领袖”,很多不过是一群被饥饿折磨得丧失了理智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并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是“起义”。然而,从抢到第一袋米开始,他们就成了盗贼,成了最罪恶的人,他们稀里糊涂中,发现自己居然成了整个社会的敌人和猎物,成了官兵围剿的对象。他们只好随手拿起身边的菜刀和锄头,试图抵抗一下。

于是,“起义”开始了。

皇帝梦

阅读了堆积如山的原始资料之后,我不得不说,许多书籍过多地强调了历代起义者的天理,有意识地忽略了他们的人欲,似乎每一个起义者都是怀抱着“民胞物与”、“解放全人类”的雄伟理想揭竿而起的。

事实上,几乎每一次农民起义背后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都是对财富和地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

相关小说

从鱼 历史 /
从鱼
春溪笛晓
115670字09-23
一曲红绡 历史 /
一曲红绡
鲸巷
" 她啊,越发深入接触她的气息,越发胶得住你的灵魂
123167字04-30
窈娘 历史 /
窈娘
春未绿
114020字09-10
海棠春信(重生) 历史 /
海棠春信(重生)
白露栖木
116738字09-29
爱意随风起 历史 /
爱意随风起
春风榴火
林以微考上了一流大学,周末全天泡图书馆,在便利店打工补贴生活费,卖出画作换取...
603409字04-27
赘婿 历史 /
赘婿
愤怒的香蕉
武朝末年,岁月峥嵘,天下纷乱,金辽相抗,局势动荡,百年屈辱,终于望见结束的第...
6247084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