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女儿都在王莽面前连日长跪,为王获求情。
作为一个政治家,王莽的儿女之情是比较淡薄的,但并不是没有感情。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他也经历着痛苦的煎熬,那毕竟是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亲生骨肉。更何况,这次所有的亲人都站到了对立的一边。
然而,王莽已经习惯于在情感和礼法发生冲突时无条件地倒向礼法。四十年来的修身磨炼似乎就是为了面对今天的考验。要做改天换地的圣人,要做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他就不能按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他得把自己变成刀枪不入的超人,变成超越世俗情感的神,这样才能承担起挽救天下的重任。天理和人欲的交战中,后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上天也许是用这件事来考验王莽能否承担大事,他把拳头握得紧紧的,关节都要碎了。他以为自己已经练就了铁石心肠,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的心还保持着几分弹性。每一个夜晚,他都几乎要向感情投降,然而随着天明的到来,理智又一次占了上风。
王莽的意志最终不可违背,经过几天的争执,王获终于自杀。
这件事震动了整个社会。人们没法不震动,人们没法不感动,人们没法不敬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他确实已经接近了圣人的高度,让人只能仰视,心怀惭愧。在这个裙带成风的黑暗时代,王莽的行为像一盏明灯,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希望。
王莽像一个高明的演员,给人们留下了最动人的造型。是啊,在这个纲纪崩溃的时代,人们最痛恨的是上流社会的穷奢极欲,最痛恨的是裙带成风。而王莽恰恰恭俭勤政,恰恰大义灭亲。他准确地击中人们感情中最脆弱的部分,让所有人的心都成了他的俘虏。
《汉书·哀帝纪》载,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在汉朝人看来,这是上天明确无误的警告。汉哀帝惊恐不已,下诏让大臣献策。郁郁已久的大臣纷纷上书说,这是上天对王莽遇到的不公正待遇的反应。鉴于舆论的压力,汉哀帝只好以侍候王政君的名义让王莽重返京师。
九
还没等王莽为重新获得权力进行更多的努力,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二十五岁的汉哀帝突然去世。而在此之前,他的祖母与母亲傅、丁两后都已去世。上天又一次向王莽露出笑脸。
在汉哀帝胡作非为的时候,王政君默默地独居深宫,不动声色。而现在,这个资深女政治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采取了行动。《资治通鉴·哀帝元寿二年》记载,在汉哀帝去世的当天,她就驾临未央宫,收取了皇帝的玺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