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泪满襟。
关于陆逊就讲到这里。下面要讲孙吴主帅型名将的第四名朱然。
主帅型名将第四名——朱然
他是陪同孙权读书学习的发小;他曾经协助吕蒙擒杀关羽,此后又接替吕蒙镇守荆州的江陵,长达三十年;他以五千兵马坚守江陵城池,抵抗曹魏十倍以上精兵强将六个月的高压围攻……
一 名震敌国
本节讲的这位名将,他改了姓过继给舅舅当儿子,也是陪同孙权读书学习的发小;他曾经协助吕蒙擒杀关羽,此后又接替吕蒙镇守荆州的江陵,长达三十年;他以五千兵马坚守江陵城池,抵抗曹魏十倍以上精兵强将六个月的高压围攻,巍然屹立坚不可摧,逼得对方黯然撤军,从此威名震动曹魏。他,就是名列孙吴主帅型名将第四位的朱然。那么朱然是如何从孙权的陪读发小,成长为孙吴的主帅型名将?他又怎样在江陵保卫战中,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用兵传奇呢?
朱然字义封,丹阳郡故鄣县(今浙江省安吉县)人氏。原本姓施,十三岁时却改了姓。为什么呢?原来他妈妈姓朱,有个弟弟名叫朱治。这朱治可不是一般人物,当初他是孙权父亲孙坚的得力助手,孙坚死后又帮助孙权的大哥孙策,打回江东开创基业。孙策早死,朱治又全力辅佐孙权,完全称得上是孙吴的开国元老。可惜他没有儿孙命,人到中年还没有儿子,只好把姐姐的儿子施然,过继给自己当儿子。于是,施然就改了姓,变成了朱然。
朱然当时虚岁十三,与孙权同岁,就被安排陪同孙权读书。当时少年儿童发蒙读书,比较正规的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四五岁时,开始识字,课本大都采用李斯《仓颉篇》、史游《急就篇》等字书。第二阶段在六七岁时,开始读内容浅显的儒家经典,主要是《论语》和《孝经》。到了第三阶段八九岁,再学习儒家的大部头经典,包括《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周礼》《左传》《国语》等。这对发小当时读的什么书?据孙权自己说,是《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而这正是第三阶段的主要课本。
几年之后,两个小小少年长大成人,外貌各有特色。据《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描绘,孙权是“方颐大口,目有精光”,嘴巴大大脸颊方,眼睛炯炯有神光。而《三国志》卷五十六《朱然传》中描绘的朱然,则是“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身高不到七尺,但是“气候分明”。这里的“气候”,与季节气候完全没关系,而是指人的精气神非常饱满外露。七尺是多高?即现今一百六十八厘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