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属面前依旧如以往一般谦虚和蔼,所以史书上说是深得将士们的拥护和欢心。
步阐所困守的城池,相传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的葛洲坝一带,现今尚有夯土城墙一段,称为步阐城或步阐垒,供游人观赏并发思古之幽情。
西陵大战,是三国最后一场以弱胜强的特大型战役。与曹操的官渡之战,周瑜的赤壁之战,刘备的汉中之战,陆逊的猇亭之战和石亭之战,组成了以弱胜强特大型战役的经典系列。至于陆抗的用兵特色,可谓深得其父陆逊的真传。真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前面《陆逊篇》讲过,陆逊的看家本领,是两个能够和充分:一是能够在动手之前,充分做到深思远虑;二是能够在作战之中,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孙子·地形篇》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对比陆抗,一是能够在动手之前,充分做到深思熟虑,在主攻目标究竟是西陵还是江陵的选择中,排除众议,做出眼光独到的明智判断。二是能够在作战之前,充分利用地理条件,做出可靠的应对预案。总之,他正好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看家本领。显然,他绝非只会败坏家业家风的纨绔公子哥,而是能够光大门楣,为豪门子弟树立好榜样的将门虎子。含冤而死的陆逊,也应该含笑于九泉了。
西陵之战,使得孙吴躲过了被强敌吞灭的危机。当时的晋武帝,已经起心消灭孙吴,而羊祜就是实施这一计划的领头主将。但是,此战大败后,朝廷舆论大哗,迫使晋武帝给予羊祜降职处分,吞灭孙吴的打算也被迫暂时搁置下来。因此,后来东晋的大臣何充,才有“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吴亡”深沉慨叹,并且被记载于《晋书》卷七十七《何充传》中。
但是,两年之后,这根国家的栋梁终于倒了。凤凰三年(274)秋天,陆抗因病去世,终年仅四十九岁。五年后的十一月,做了充分准备的西晋,出动六路二十多万大军进攻孙吴。其中,大将王濬统领的益州水军,东下三峡,声势最大,行动最快。第二年的三月十五日,王濬水军抵达建业的石头城下,孙吴举手投降,延续了八十六年的孙氏政权(从孙策攻取江东起)宣告灭亡,三国历史至此正式结束。用唐朝刘禹锡的著名诗句来形容,就是“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了。
陆抗的长子陆晏、次子陆景,在对抗王濬水军的战斗中捐躯阵亡。四子陆机字士衡,五子陆云字士龙,却在西晋文坛大放光芒,特别是陆机,不仅作品丰富多彩,而且文学理论也有独特建树。唐代官方修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