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消息传开,襄阳当地的一位名士,名叫黄承彦,生性爽快开朗,就来对他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说孔明君正在选择妻室,本人有一个丑女儿,头发有点黄,皮肤有点黑,但是才能却配得上您呀。黄老先生真是爽快开朗,主动来提亲不说,还如实介绍女儿情况,谦称“丑女”。其实,黄小姐不过是头发有点黄,皮肤有点黑而已。放在现今,头发的黄,皮肤的黑,那都是时尚流行色,不黄也要染黄,不黑也要晒黑。真让孔明动心的是她的才能,她父亲敢说配得上自己,可见此女才能非凡。其实,长期居住在此的孔明先生,应当对黄小姐的情况早有耳闻。他也爽快开朗,马上同意。黄老先生立刻将女儿送到隆中,于是孔明先生就很快结婚了。翁婿俩人的故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乡亲们常常开玩笑说:“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莫要学孔明选媳妇儿啊,只得到阿承的丑女儿啊!孔明与乡亲们的亲近关系,由此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诸葛亮在隆中时,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显得出类拔萃。难怪庞德公、司马徽两位老前辈,会给他两个字的高度评价:“卧龙”。“卧龙”者,还没有施展抱负的顶尖级英才也。
既然诸葛亮是顶尖级英才,照理说应该尽早登上政治舞台,施展抱负才是。为何他在二十七岁之前,一直都在隆中躬耕,没有出山进入仕途呢?原因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答案很简单——他在等人,等待那个符合自己条件的“意中人”。
隆中东面二十里外的襄阳,就有荆州的土皇帝刘表。诸葛亮当初跟随叔父诸葛玄来投靠刘表,与刘表早有关系。如果他想到刘表手下去当官,那是易如反掌。但是他没有去,因为刘表不是他的“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