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之遍谈,不谬一人。”还有《三国志》卷十一《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记载,曹操北伐塞外乌丸之后凯旋途中,门口送进一块社会名流的版谒,此人叫做邴原,曹操见了大喜,抓起鞋子一边穿一边跑出去迎接:“邴原先至,门下通谒。太祖大惊喜,揽履而起。”还有《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记载,刘备第一次当官当了一个分管全县治安的县尉。不料没有当几天,就碰上精简机构,上级郡政府的督邮老爷来到县里,准备通知刘备下岗。刘备去向督邮大人求情,门口拒绝把他的版谒递送进去通报:“先主求谒,不通。”刘备大怒,暴打督邮一顿之后弃官而去。
这些故事非常有趣,但是名刺、版谒的实物,却长期无缘看到,实在遗憾之至。现今终于可以一饱眼福了,要知道在三国的风云人物当中,名刺和版谒同时出土从而呈现在人间者,迄今还只有朱然朱大帅这独一份,实在是极其珍贵!
这些名片的老祖宗,看起来有点土,但是蕴含的文化格调却很高,在措辞上充分展现出咱们古人的高尚风范。什么风范?也就是礼仪之邦的风范。现今流行的名片,特征是突出自己:姓名用大字,放在正中,所有头衔,这个总,那个董,这个局长,那个主任,全部罗列,不把对方雷倒不算完。但是你看人家朱然朱大帅的名片,格调完全不同。他的名片,特征是尊重对方。用在一般场合的名刺,自己的官衔、爵位一律不写,只有姓名和表字,而且“字义封”三个字还特别写得小一点,那是非常之低调。为何这三个字写得小?前面说了,古人在社交场合中,对自己要称名,以示谦卑;对别人却要称字,以示尊重。写出自己的字,是为了便于别人显示礼貌;但是写小一点,则是预先表示对别人的感谢,意思是您对我的尊敬,实在不敢当,实在承受不起。但是对于对方,既有“再拜”的敬语,接着又有“问起居”的问候语,那是非常之尊重。至于用在正式官场的版谒,虽然罗列了自己的职务和爵位,却是用小字写在右侧的边缘,而把向对方致敬拜谒的“谒”字,用大字放在上端的正中位置,下面还空出一大块空白,表明这也属于对方的范围,自己不敢使用。其特征也是充分尊重对方,而不是突出自己。堂堂孙吴军界的头号人物,皇帝孙权的陪读发小,如此谦虚低调,如此尊重对方,这种礼仪风范,本身就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值得注意。只要仔细端详就会发现,这十七枚名刺和名谒,其笔迹的书写特征完全相同,应当是出自一人之手。比照上面祢衡自己书写名刺的事例,再考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