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他们又是怎样把关羽从人变成神的呢?
造神的力量主要有三支:最积极的就是明清两朝的皇家。据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记载,又是明朝万历皇帝,他一连奉送关羽三个神灵名号:一是“三界伏魔大帝”。所谓三界,是佛教词汇,指众生世界的三个层次。这个头衔说白了就是,收拾全世界所有妖魔的全能上帝。二是“神威远镇天尊”。所谓天尊,是道教中最尊贵的天神,也是佛教中的佛。这样一来,关羽的神灵,就横跨了两大宗教。三是“关圣帝君”。既是人间世界的关圣人,又是神仙世界的大帝君,天上人间两边都占领了制高点。最后这个带有总结性的最高头衔“关圣帝君”,非常简练明白,也得到清朝皇帝的认同,后来最为流行。
清朝皇家的主攻方向,则主要是在具体的事迹上,努力宣传关羽的神通广大。比如清代官修的《清实录》,以及其他得到官方肯定和准许刊行的书籍中,就有多处记载,说是关公如何在各种场合,显示神灵的形象,施展无边的法力,来护佑王朝的江山,比如帮助官军取得作战的辉煌胜利,等等。
另一支造神力量是宗教。佛教的参与,起码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了。现今湖北当阳市西边的玉泉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千年名刹。唐代人董侹写的《贞元重修庙记》,说是寺院修建的时候,曾得到关羽神灵的大力帮助,山崩地裂填平深潭,大量木材自然涌现,于是寺院很快就修成了。当阳是关羽战死的地方,佛教在这里神化关羽,可谓顺理成章。此后,在各地佛教寺院中,往往就将关公作为护法的伽蓝神,进行供奉。还有道教,宋元时代的道教经典中,说关羽是接受玉皇大帝的特派,总管所有牛鬼蛇神的大神,还具有“清元真君”的名号。而“真君”,则是道教对神仙的专门称呼。
受到以上两种力量的带动,民间又出现了第三支造神力量。它虽然来自草根底层,其潜在能量却不可小觑,而且很有特色。具体情况下面就要讲到。
以上三支力量,皇家、宗教和民间,虽然都在造神,动机却不尽相同。朝廷的皇室,是在寻求神灵的庇护,延长自己的统治;还想借此化解民众的愤怒,以便把自己对民众反抗的血腥镇压,说成是神灵的意志和惩罚。至于宗教,则是为了自身的顺利传播。尤其是佛教这种外来文化,它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加快了本土化进程,而本土化的关键,则是与中国传统的儒家观念相适应。把体现儒家忠义观念的典型关羽,吸收到佛教当中,正是佛教本土化的特殊方面。至于民间大众,因为灾难深重,饱受痛苦,实在太需要一个神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