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头角。
在做人方面,他最突出的表现是懂得报恩。地位上升了,权力变大了,他却完全没有忘本。一到汝南郡的任上,他就要去完成一桩藏在心头很久的愿望。什么心愿呢?两个字:报恩。报谁的恩呢?“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来,他所管辖的汝南郡,就在襄城县屯田区的东边,两者紧紧相邻。当初他在屯田区看守稻田草堆的时候,一位同事的父亲,看他家里日子过得艰难,就经常给他经济上的资助。拿到资助的邓艾,有什么反应呢?《三国志》卷二十八《邓艾传》上记载了五个字:“艾初不称谢。”这里的“初不”,准确含义是完全不。他为何完全不道谢呢?这就是他为人的个性了:一是因为人家的恩情太大,话再多也无法表达心意,何况自己说话还结巴,干脆就来一个“大恩不言谢”。二是因为他当时就下定决心,今后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现今不必说空话。好,现今我邓艾时来运转了,报恩的时候也到了。于是他来到屯田区,找到恩人的家。可惜那位同事的老父亲,早已死去。邓艾吩咐下属,代表自己到墓地上,隆重祭拜一番;又给同事的老母亲,献上一大笔钱财和生活用品;最后又举荐那位同事,担任自己以前当过的职务,也就是向中央汇报的“计吏”,从而使对方也有向上发展的机会。一句话,他知恩图报,是一个地位变了而良心完全没有变的人。老实说,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在做官和做人两方面都有突出表现的邓艾,后来被调往西部的关陇战区,从此成为蜀汉最后一位主帅姜维的克星。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正元二年(255)二月,司马昭接替病死的大哥司马师,执掌朝政。当年夏天,姜维欺负新上台的对手,统领数万大军,进攻曹魏的狄道县。这狄道县在今甘肃省的临洮县,位于洮河下游的东岸,是当时曹魏关陇战区的军事要塞之一。在洮河西岸的一战,姜维把孤军冒进的曹魏守将王经,打得狼狈而逃,震动了曹魏。司马昭立即挑选得力将领,奔赴关陇战区稳定局面。而当时已经提拔到京城洛阳,担任中央禁卫军将领的邓艾,就被选中了。邓艾到达前线后,第一次独自单挑姜维,就以大胜的战果,把姜维的胜利势头拦腰打断。
这场单挑,发生在甘露元年(256)。当年七月,姜维统领大军,进攻当初诸葛亮出兵的祁山(在今甘肃礼县东北祁山乡)。但是,邓艾对姜维的用兵,已经作了深入的研究,所以早有防备,设下重兵阻截。姜维见状,回转头来,取道西北方向,前去突袭曹魏的南安郡(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哪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