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褚的家乡又是战乱最为剧烈的地区。自古以来,面临战乱,老百姓的求生道路,主要是两条:一是背井离乡,逃往相对好点的远方;二是就地抱起团来,聚在一起居住,修建土围子,艰难度日,抵抗到哪天算哪天。许褚走的是后面一条路,因为他的老乡和亲戚,加起来有上千家之多,力量不小。于是就修建土围子,组建自卫队。这种具有土围子的武装居民点,当时叫做屯、坞、壁等,合称坞壁。而许褚所在的土围子,就可以叫做许家屯。
许褚大显身手的表演,发生在一次对付外来的流民武装的战斗中。对方来了一万多人,要扫荡他们的居民点。双方你攻我守,异常激烈。许褚一方的人少,武器弓箭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人也疲乏了,唯有许褚打得正过瘾。他叫人们找来一大堆碗口大的石头,放在土围子的四个角落上。哪边的敌人上来,他就奔到那里,把大石头砸向对方,打得对方头破血流,不敢向前。
眼看粮食已经不多,表面上五大三粗的许褚,内心还有点机谋,他想出一条打心理战的妙计,假装要同对方讲和,用耕牛来同对方交换粮食。经过许褚精心挑选的牛,都很认得回家的道路,所以在对方来牵时,总是要回头往土围子里自己的家中跑,拉也拉不住。许褚嘲笑说:你们就这点本事?只见他飞快跑过去,抓住最壮那头牛的尾巴,来了一个拔河比赛,硬生生把牛拉得倒退了上百步的距离,然后高声叫对方来取牛。对方一看,这位爷的身材好比铁塔一般,力气竟然比牛还要大,哪里是他的对手?搞不好牛没有吃成,倒先被他吃了,赶紧跑吧!丢下牛就转移撤退而去。从此,他的名声就在淮河北岸传开了。
曹操在淮河北岸一带拓展自己的势力,许褚就率领自卫队投奔了曹操,从此为曹操效力终身,先后多次解救曹操于危险之中。那么第一次的解救是怎么回事儿呢?
《三国志》卷十八《许褚传》描绘说,许褚来投奔曹操,曹操看到他那魁梧的体格,非凡的力气,雄伟的相貌,尤其是那亲切入耳的乡音,不禁高兴得拍手赞叹说:“此吾樊哙也!”曹操为什么会把许褚比作自己的樊哙?以往讲三国的,似乎都没有回答到位。答案在哪里?“三国探客”告诉你。
原因有四:一是因为,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随身大将,曾经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紧急时刻,闯进霸王项羽的宴会,解救出刘邦,体格和气概与许褚一样魁梧雄壮。二是因为,樊哙同刘邦都是沛县人,即今江苏省沛县,也同许褚和曹操一样,是小同乡的亲密关系。三是因为,曹操和许褚的家乡谯县,与樊哙和刘邦的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