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睿轩要是知道的话,恐怕也会认同曹玉衡爹的话的,只是这话让他来说就不好了。
不然,他方举人、方夫子,不就成为现代学校招生办的招生老师了。
多跌份!
曹玉衡思考了一会儿,将他爹的原话删删减减道,“我爹说,夫子打我是为我好,真心希望我成材。所以还得请夫子继续来教我。”
“真的?”方睿轩再次确定了一下。一个六岁的小屁孩还来他面前耍心眼。
曹玉衡涨红了脸,张了张口,真的这两个字是怎么也说不出口。
“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方睿轩不欲为难他,转而问道曹玉衡的想法。
“我会好好学的。”曹玉衡保证道。
其实,曹玉衡父亲的原话是,哪家学堂的夫子不打人,方夫子将手心打肿了,起码还知道换屁股揍。再说方睿轩这里的束修便宜呀,虽然只优惠三年,但是每年省下二两银子,三年过后,攒下来的钱还能够再读一年。曹玉衡年幼,具体的规划曹父还要等两年再看。
方睿轩算了一下他九个学生的年纪,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四岁,这是学前班和小学一起办的节奏。
“明天就是腊八了,相信今天我讲什么,大家都听不进去。我们今天不讲书本上的内容,来做一场辩论。”
“何为辩论呢?”
“就是给你一种观点,你提出种种论点说服别人,让别人相信你是对的。”
方睿轩细细地给九个人讲述了规则。
“规则已经明白了,咱们先来讲个故事。”说罢,方睿轩娓娓讲述的声音在教室中响起。
早习惯了师父说故事讲道理的三徒弟,听得十分认真。
原来方睿轩讲的是《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是南宋的巨著,可惜没有办法再现世了。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的时候您没到,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有没礼貌。”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听说这个故事的人,对元方将父亲的友人弃之不顾,头也不回的回到家中有两种争议,一种认为元方做得对,一种认为元方做得不对。相信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