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几个人早看不惯方睿轩了,但是他们大都听说这逃难而来的小子是个举人,只是身份不对等,人家是举人,你只是个秀才、童生的,缺少底气要求方睿轩做什么。
“这位兄台过奖了,方某不才,作诗方面无甚天赋,故而不敢轻易在诸学子面前开口,以免污了各位的耳朵。”方睿轩忽略了这人口气中的不怀好意,解释道。
那中年男子隐隐指责他不识礼数,不曾上门拜访,他真是没什么好说的。
总不能实话实说,他是个宅男,十天半月都不愿意出一次门。就连运动锻炼身体,都只是在自家的菜地除除草,浇浇水,逗逗孩子。
而曹大娘哄孩子的时候说举人老爷十有八九次拔掉的都是韭菜苗而不是野草还不如小清儿的话,被他自动忽略了。
这当初建菜园子的想法还是他提出的,他怎么可能不如徒弟!
“方举人过谦了,大家不过是互相切磋切磋,来增益自己的不足罢了。”另一个人继续相劝道。
方睿轩觉得他早该明白的,这操淡的古代,你越是说实话承认自己的不好,别人就越认为你是谦虚。而且科举是要作诗的,没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考上举人。这些人不信,算是情有可原的。
只是会作诗的是原主,不是他呀!
而且他就算有原主的记忆,顶多能评出优劣,教教徒弟罢了,哪里做得出那些好诗。
“既然诸位盛情,方某只能献丑了。一桌大杂烩,同锅来分食。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方睿轩硬着头皮道
“说得好!”方睿轩说完后,唐彦率先叫好鼓掌。“方举人的确过谦了,这诗虽不是上等,却也生动形象十分有趣。”
唐彦早就王举人不顺眼了,平时假清高装大儒的,私下里却比商人还会钻营和唯利是图。
办个学还要比别人多收上三两银子的束修。
他学堂的几个学生听说新来的方举人为了报答柳家村的收留,前三年的束修都减免二两银子后,都不免有些心动。再听说,三年后也只是和一般的夫子一样收六两,那些人心里十分的不淡定。
读书是个讲究积累需要不懈坚持的活儿,十年寒窗苦读,也不一定能金榜题名。他们至少要读上七八年的书才能读出个名堂。
这既有了名师,又能给家里节省下一笔银子,其不是两全其美。
王举人学堂的学生,也不都是那些商户人家的,也有一些家境一般,但是父母咬牙供养着的。
但是比起这些人,其实那些商户人家的孩子更像去方睿轩那里求学。他们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