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通同作弊的大后台两江总督噶礼已经浮出水面。钦差张鹏翮应该立即将实情上奏康熙皇帝,但一向刚正的他却在此时犹豫了起来。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张懋诚,次子张懋龄,均工诗,但张懋龄因为娶山松衍圣公孔毓圻(孔子六十七世孙)之女为妻而名气更大。当时其长子张懋诚任安徽怀宁知县,刚好归两江总督管辖。噶礼一度派人威胁张鹏翮,扬言要对张懋诚下毒手。
张鹏翮爱子心切,心有顾虑下,又考虑到清朝历来扬满抑汉,在汉大臣与满大臣的相争中,从来就是以汉大臣惨败而告终,更何况噶礼还与康熙皇帝有着特殊的关系,最终决定偏袒噶礼一方。他不但不据实上报,还微服私访张伯行,劝说道:“噶礼是封疆大吏,又是皇上信赖的大臣,事情万一闹大,皇上的面子过不去,我们都不好交代。这件事,还是就这么算了吧。”张伯行却义正词严地回答道:“钦差一向有清正廉洁、执法如山的名誉,切不能因为个人恩怨袒护权臣。如此一来,天下将无正义可伸,上负天子爱才之心,下屈壮士报国之志。我不能赞成息事宁人的态度。”
张鹏翮虽然心有惭愧之意,但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抹下面子,竭力劝说张伯行让步,就此结案停审了事。孰料张伯行也是个牛脾气,坚决不肯屈服。二人就此不欢而散。
!】几天后,两道加急奏折先后送到康熙皇帝案前:第一道是江苏巡抚张伯行弹劾两江总督噶礼的。说外间舆论盛传总督噶礼与监临、提调各官暗中受贿而鬻卖举人头衔。又传说事情败露后,总督噶礼勒索银五十万两。对噶礼的种种不法行为,张伯行痛心疾首:“督臣忍负皇上隆恩,擅作威福,卖官卖法,复卖举人,贪残暴横,恶贯满盈,只缘权势赫奕,莫敢撄其锋以贾祸。仰祈敕令解任,一并发审,俾舞弊之人,失所凭借,承审之官,亦无瞻顾,庶几真情得出,国法得伸。”(《历朝四百五十人传记》)请求皇帝立即将噶礼解任审查。第二道则是噶礼弹劾张伯行的。声称张伯行阴谋诬陷,有意败坏总督名声。又因为当时刚刚发生了戴名世《南山集》的文字狱,举报《南山集》在苏州(江苏巡抚驻在苏州)刊刻,张伯行知情不报,且与为《南山集》作序的方苞交好,甚至有意包庇。又罗织了其他多项罪名,指责张伯行玩忽职守。
【人!】康熙皇帝看到奏疏后大怒,认为督抚互参有失大臣体统,下令将噶礼和张伯行二人一并免职,责令钦差大臣张鹏翮会同漕运总督赫寿再审。清朝漕督衙门设在淮安(黄河、运河交会之处,漕运咽喉之地,今江苏淮安),赫寿接旨后不敢怠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