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们之所以宁可倒贴钱给官员也要谋取这份“下三烂”的差事,自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所谓“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中多有“陋规常例”,凡长随经手之事都可以捞一份外快。《官场现形记》中说一个州衙门里的长随每年红包“好几千的拿”。前面提到《红楼梦》中贾政上任江西粮道,跟他的长随都是花了钱给介绍人作为“荐资”的,贾政却一心要当清官,长随们捞不到外快,仅凭薪资肯定要血本无归,这才各自离去。
职业化后的长随,种类繁多,有按出身划分的,但更多的是按职能划分。负责把门的叫做“司阍”或“门上”;负责文书签转的叫做“签押”或“稿案”;在公堂值勤的叫做“值堂”;负责通讯的叫做“书启”;掌管印信的叫做“用印”;管仓库的叫做“司仓”;负责税收的叫做“钱漕”;还有“管监”、“管厨”、“管号”、“跟班”等等众多名目。
这里花这么多笔墨来讲长随,是因为这些编外的长随将在下面讲到的案件中起到极为关键的纽带作用。
王长随见到王廷赞如此神色,寻思新的藩台大人可能是在担心甘肃布政使不如宁夏道道员好做。当时甘肃地处边陲,地广人稀,加上天灾不断,朝廷还经常用兵,因而全省十分贫瘠。布政使要管好这一省财赋和民政,可以说是非常不容易。而宁夏道只管辖“塞上江南”宁夏平原,为甘肃下辖地域中最丰腴之处,土地肥沃,灌水充裕,一方百姓富足,地方官百无忧虑。真可谓官大有官大的难处,官小有官小的优越。
王长随十分机灵,当即安慰道:“藩台大人不必太过忧虑。甘肃虽然全省土地贫瘠,时有灾荒发生,但朝廷却恩准甘肃捐监。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想那王中丞(指王亶望,中丞是清代对巡抚的称呼)在甘肃布政使任上成绩斐然,全靠捐纳筹集粮食呢。”
[捐监,即捐纳监生,属于捐纳制度中“常捐”的一种,民间生员只要捐米一千石,就可以获得监生的资格。最初捐监只限于生员,后来范围扩大,无出身的平民也可以靠捐纳成为监生,称为例监。捐监所收的粮食称为“监粮”,纳入地方粮库,以备荒年赈济。捐监不像前面提到的捐纳实职那样直接获得官职,但有了监生的身份后,便可以直接取得参加乡试或会试的资格。而且在清朝,要想捐纳实职,必须先有监生、贡生的资格。捐监制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财政危机,但也成为有钱人攫取富贵的终南捷径,对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王廷赞长叹了一声,哀叹道:“我担心的正是这个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