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的赃款,只在浙江调查,因而查来查去,始终找不到有力的证据。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甘肃发生了回民苏四十三的起义,天下人包括天子的视线立即转向了甘肃,王亶望的危机暂时解除了。只是这位能事之藩司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甘肃连日的大雨以及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捐四万两白银做军饷将会将他连带扯出。
乾隆皇帝看出破绽后,立即传谕当时正在甘肃的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暗中调查甘肃捐监一事,据实汇报。阿桂和李侍尧很快就查出了甘肃捐监从一开始就是改收粮为折色收银的事实。时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乾隆得知后,感觉长期受到了蒙蔽,十分震怒。精明的和珅见甘肃捐监即将出大案,便抢先向乾隆皇帝奏称说:“王廷赞莅任甘省藩司(即布政使)有年,其家计充裕,即使再加捐数倍,亦属从容。”意思是说,王廷赞担任甘肃布政使有几年了,别说捐四万两军饷,就是再多几倍,也能轻松拿出来。此话十分阴险,前面提到过,清朝官员俸禄微薄,四万两白银已经是巨额钱财,和珅的潜台词自然就是王廷赞有偏门捞快钱。乾隆皇帝听了,竟然没有凛然发作,而是一面派人到甘肃召王廷赞到行在热河晋见,再命阿桂和李侍尧务必严查甘肃捐监一案;另一方面,又命闽浙总督陈辉祖查讯时在浙江的王亶望。
此时,因甘肃回民起义被革职的前任陕甘总督勒尔谨已经被押解到京师,留守京师的大学士英廉奉旨提讯甘肃收捐监粮一事。不料勒尔谨早有一套说辞,称:“我最初奏请恢复捐监粮时,并无折色收银一事。后来风闻有折色之说,也问过当时的布政使王亶望,但王称并无其事,于是我信以为真,没有再过问。一直到王廷赞继任,发现了问题,才告诉我王亶望在任时一直是私收折色。后来大家公议继续折色收银,每名监生收银五十五两。我也担心各州县不将捐银拿去买粮,王廷赞提议交给兰州府专办,我也同意这样做。这样,这笔款项即从首府(兰州府是甘肃首府)分发,各州县并不解交经手。”虽然勒尔谨的供词极力为自己开脱,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改收捐粮为折色是在王亶望任内开始的,后来冒赈更是成了他分肥的手段。
再说甘肃兰州这边,甘肃布政使王廷赞接到皇帝召自己去承德避暑山庄晋见的谕令后,已经意识到此行凶险难料,但圣意难违,他不得不遵命行事。但王廷赞也不是没有丝毫行动,而是飞快写了一封机密信件,派心腹王亮侯紧急送往位于关外盛京(即沈阳)的源有通号帽铺,这才开始准备启程。
前往热河,必须要经过北京。在到达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