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一见到这件玉山子,目光再也无法离开,他将玉山子拿到手中摩梭不已,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心情畅悦之下,再看王亶望进贡的其他珍宝,也件件都是奇品:玲珑剔透的玉瓶,古朴庄重的奇石,等等。他口中不说什么,内心深处却直夸王亶望会办事,不愧有“能臣”之名,但心中也有所遗憾:这些东西,他不能全部留下。
—文、—原来清朝有制度规定,凡各地方官员上贡物品,须得进九回三。比如说,地方官进贡了三件物品,皇帝须退回一件,依此类推。这是成例,表示皇帝不贪图财物的意思。乾隆贵为天子,却也不好公然破坏制度,反复权衡下,只得留了几件最中意的物品,再将剩下的按成例割爱发还给王亶望。
—人、—东西是退回去了,但乾隆皇帝却一直还惦记着,希望将来能有一天将那些奇珍异宝尽数纳为己有。当然,他可以等待王亶望再次进贡。但一般而言,东西一旦发还,地方官员都会认为不中皇帝的意,决计再不会上贡。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念念不忘的那些东西,应该是不可能再见到了。当然也并非绝不可能,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那些奇珍异宝,那就是抄家。退回去的东西,自然是落入了王亶望的腰包,一旦王亶望犯事,乾隆皇帝便可将其家产包括那些金银珍宝全部抄没入公。当时所谓的“公”是指管理皇帝家务的内务府,其实就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
—书、—乾隆皇帝的父亲雍正对待政敌手段毒辣,曾有“抄家皇帝”的外号,而乾隆之手段,也不亚于其父。传说之前乾隆皇帝一心查究云贵总督李侍尧,甚至专门派心腹和珅前往云南调查,就是因为得知李侍尧有一笔巨额财富。李侍尧曾任广州将军、两广总督。广州是当时重要的贸易口岸,外快极多,在广州为官也一直被视为肥缺。而李侍尧在广东为官长达十四年,本人又是个喜欢捞钱的大贪官,聚敛的钱财可想而知。乾隆皇帝晚年重奢靡、好铺张,即使是贵为天子,也常常因为太浪费而感到钱不够用,他重用和珅,就是因为和珅善于理财捞钱。在缺银子的情况下,籍没一两个大贪官的家产,无疑是最快的获取外快的途径。李侍尧诚然贪污纳贿,并不是什么好官,但他就是因为钱包太鼓,引起了乾隆的注意,所以才获罪下狱,落得个身无分文的下场。而乾隆皇帝得了钱财后,也就心满意足了。他没有杀李侍尧,而且很快将李侍尧起用为陕甘总督,并负责调查甘肃捐监冒赈案的事实确实有力地支持了这种说法。
—屋、—正因为乾隆皇帝素来对贪官家产十分在意,因而当甘肃捐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