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
一个是具有超级影响力的媒体作品,简称‘超感作品’。在人类历史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一件伟大的‘超感作品’诞生,进入公众视野。(如艺术与宗教信仰崇拜)其受欢迎程度往往超过作者预期,意义也往往超越了作者本人的原始信念。这样的作品几乎会对每一位接触它的消费者产生极大的影响。
在积攒足够人气之后,这件作品会像是拥有了自我意识一样。虽然看起来只是表面而已。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让该作品拥有了相对的寿命(‘热度’二字足以表达。)并且足够去影响操控社会。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有很多人试图创造这样的作品。
21世纪随着网络兴起和高速发展,‘超感作品’拥有了更多‘形态’,虽然寿命普遍比过去几个世纪要低,但影响力却更大更广。我们可以轻易看出这些作品的想法,反映的时代精神以及传染性,个性感染力等等。这样的作品被统称为‘模因’。它们并不是传统的社会宣传工具,那些天生具有神秘性的模因,需要特定条件去创造和培育。甚至某些某些也会利用这些作品达到自己的某些目的。
‘梗’,流行,热度,水军……
另一个是‘玛丽的黑白屋争论’。玛丽从小生活在一个只有黑白两色的房间中,封闭式的长大。不过她勤奋的学习了所有人类‘视觉’和‘色彩’方面的知识。假设这些知识学说很成熟了,那么玛丽能否根据这些物理知识推断出看到红色后的意识体验呢?这个推论显然是:物理事实并不能穷尽所有的知识。尤其是意识体验方面。就像人类知道皮皮虾能看见圆偏振光,但人类无法想象那种经历一样。
人只能感受为人的极限内,对外在所能感受的。
有很多身而为人,无法感知感受和理解的。
想到此处,我忽然对之前被抽离的‘神格’有了一丝明吾。那所谓的‘神性神格’,就是我身为凡人而无法理解,无法感受,无法涉足的死角。(除非有挂!)
而神所需要的信仰之力,也应该与之前提到的具有感染力和传播传染性的概念体意识存在,热度和寿命延续相关……我失去了‘神格’也许真的是失去了什么很珍贵的东西。但那个对拥有金手指开挂的我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丢了也没啥影响,我也不心疼。
………
我收回胡思乱想的思绪,再次看着眼前的仿生人。回忆起主宇宙意识生命体给我带来那不愿回首的噩梦。
~这是禁忌!
‘人类创造如此的智能生命,还能当做工具看待吗?我们人类又该如何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