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话不说的答应出钱了。投资教育是件好事,而且又能帮曹根生做政绩,让他多念一份情,何乐而不为。张有堂提出集资修学校其实是为了他在学校教书的女儿和两个读书的孙子,学校是建国初建的,日久年长的墙皮都脱落了不少,加上采光不好,白天都得开灯,娃娃的眼睛都快熬坏了。
其实他一个人这学校也是修得起的,只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老伙计小学校长一说,校长就给他出主意,让他号召大家集资去,在向上头要一点顺便把公社的初中也给修了,校长在公社的教育战线上干了这么久,很是心疼这些娃娃们,读初中的娃娃不少也是从他的小学里毕业的哩。
孩子是天使,公社里的人哪家每个读书的娃娃,听说修学校大家都很支持,公社给象征性的拨了点钱,张有堂一不小心就帮曹根生做了政绩,还顺便恶心了调职的原公社主任。
在新的小学和中学破土动工的时候,原本应该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小海已经被妈妈牵着手上了南去的火车。因为路途遥远还带着孩子,田兰只带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余下的东西都等着到地方再买,或者安顿好了让家里寄过来。
母子俩在火车上晃荡了好几天,中途还倒了一趟车才好不容易到了地方,这是除海南岛以外中国大陆的最南端了,古时候皇帝专门发配大臣的雷州半岛。这里远没有广州繁华,从火车站看来倒是跟他们家乡差不多,不过也可以理解,部队怎么可能驻扎在大城市里呢。
张家栋亲自带的人来接田兰母子俩,这更加让田兰觉得她托关系高价买的卧铺票是对的,要是在硬座车厢挤上这么几天,张家栋看到的非是个蓬头垢面的要饭婆子不可。
上了军用吉普,又颠簸了许久,他们才在一个靠海的村子里停了下来。张家栋给他们找的落脚地就在这里,离营区最近的一个村子,人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村子里的人大多是靠出海捕鱼和在沿海滩涂捡拾海货为生,张家栋找了一户人口简单的人家,临时租了他家的几间房,连家具都是租的人家的。
“知道你快要上路了,怕信就是写了你也收不到,就没跟你说。部队的营房都已经建好了,上头研究之后用剩下的材料又盖了几间家属房,沾着你们手续都已经办好的便宜,我也分到了一间,我想着虽然条件差点,怎么着也比你们住在外头强,所以房子一盖号咱就搬过去,这里就暂时落个脚。”张家栋把他这样安排的原因给田兰讲了。
现在的设施怎么着都是和几十年以后没法比的,再说田兰也已经习惯了,住在哪都无所谓,重要的是他们一家人能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